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元朝灭亡时,有很多汉人视其为正统,而为其自焚殉国吗?
元朝,朱元璋,王朝元朝灭亡时,有很多汉人视其为正统,而为其自焚殉国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蒙古族的传统是每占领一座城池,就把城里有用的东西全部都带走,带不走的东西就烧毁。忽必烈上台后,明令禁止屠城,违者重罚,这样就使城镇经济能够延续发展,降低了对人民的损害。
而每占领一个地方,同样是将有用的东西拿走,没用的东西就全部捣毁,然后播上草种,等待长出浓浓的牧草,这种做法使得大量农田变成了牧场,粮食产量连年下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忽必烈力挽狂澜,坚决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恢复了大量的农田,使得农业又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实行一省六部制管理。
在进行国家政治建设方面,忽必烈完全按照汉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调整,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直接管理工、兵、吏、礼、户、刑六部,掌握全国的最高行政权,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第三,对地方实行行省制。
忽必烈吸取汉民族王朝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行省制度,就是在各地方设立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的长官拥有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但是他们却不能割据地方,因为行省的长官是中央官员而不是地方官员。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省制的基础,影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第四,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在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忽必烈同样博采各汉王朝之长,专门设置了国家一级机构宣政院,专门管理西藏的各种事务,并且负责处理国家的宗教事务。这使得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了大元的版图,中央政府开始真正管理西藏地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蒙元政权得到了汉人们的认同
一系列汉文化政策的推行,消除了蒙汉之间的隔阂,消除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强了汉人对蒙古政权的认同。
尤其是在管理层,科举制度提高了知识分子阶层对皇帝的忠诚度,而未经科举而仕的官员,则更是皇恩浩荡,为皇帝效忠万死不辞。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君臣之恩义是非常重视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云:“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意思就是说,坐人家的车子,就要和人家一起承担困难;穿人家衣服,就要替人家的事担心;吃人家的饭,就要为人家的事而死。
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价值观,说白了就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大义、天下等虚头巴脑的东西在与我的“忠义”相违背时,我就要放弃大义,因为我没有资格背叛养育我、信赖我、给我吃穿的人。
而作为普通老百姓,他们有自己更朴素的追求,不过简单的穿衣吃饭,说实在的,他们并不关心谁掌权谁败亡,只要有自己的衣穿有自己的饭吃,谁做统治者都无所谓。
就像一个地方官,不管他的政绩好坏,只要别出大问题,任期满了再换另一个人来做,一样,老百姓普遍接受。出了大问题,犯了大错,就会有人检举揭发,被上级查处,再换另一任领导开始新的任期。而作为老百姓,只要不涉及他们的根本利益,换谁都一样穿衣吃饭。
以小比大,国家层面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汉人顺从元朝的统治就显得并不突兀了,甚至元灭亡时为其殉国也完全可以理解,不过是吃人俸禄为其卖命,这是一种普遍的儒家思想。
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小鱼,一家之言,不知当否,欢迎大家批评斧正。码字不易,望高抬贵手,不吝点赞赐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多少人自焚殉国,这个你没法统计。因为明朝人也不会让你统计,明朝人不允许历史如此歌颂前朝。但是,有大量的元朝遗民是肯定的,而且这些元朝遗民并非只是蒙古人或色目人,还有大量的汉人。
元亡明兴,远不止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一个结束异族统治、“华夏重光”的“大关节”。——摘自姚大力的《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一文
但是,这只是史学家钱穆的看法。当时的明朝人根本就不这么看。元末明初的人“仅言开国,不及攘夷”,认为这就是一次改朝换代而已。
所以,元末明初之时,肯定有大量的元朝遗民。朱元璋以及明王朝也没有对这些人怎么样,因为遗民不是反民,只有感情上的留恋而没有物质上的威胁。
01.朱元璋怎么看待元朝
朱元璋挥师北伐的时候,确实喊出了“驱逐胡虏”的口号,如《谕中原檄》所言:
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
但是,《谕中原檄》虽然充满了华夷之辨的意识形态,但其主要的世界观则是天命论。所以,开头就明确了朱元璋对元朝的态度,即:
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在朱元璋看来,宋朝统治中国三百年,后来气数已尽,于是天命转到大漠的蒙元;现在天下大乱,元朝的气数已尽,所以是该从元朝转到大明了。因此,朱元璋以及朱元璋统治集团,完全承认元朝统治的正当性。
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元之兴亡,自是气运,于朕何预?
元朝虽是夷狄,但我朱元璋君臣的的父母皆仰赖大元的生养。元朝之所以兴、之所以亡,都是因为天命气运,我朱元璋也没有逆天占卜的能力。华夷虽然有辨,但这个辨也要置于天命观之下。
明朝的时候还有一则逸事:
徐达北伐大元的时候,故意放走了元顺帝。对于这件事,朱元璋很生气,但是徐达反问朱元璋说:
彼虽微也,亦尝南御中国。我执之以归,汝何治焉?
意思是大元虽然衰败,但毕竟曾经南御中国,我徐达把大元的皇帝抓回来,你朱元璋能怎么处置他?
虽是逸事却广为流传,足以见得当时朱元璋君臣是怎么看待蒙古大元的,他们是蛮夷,但也是一个正统王朝。
02.元朝灭亡后会有很多遗民吗
这个数据没法统计,因为明朝不可能搞一次意识形态的人口普查。而且,至于有多少人为元朝殉国或自焚的,就更没法统计和记录了。新王朝百废待兴、旧王朝根植深厚,不可能有人去做这件事。但,出名的元朝移民还是很多的。
比如张三丰,给朱元璋的回信落款就自称“大元遗老”。
明洪武十七年岁在甲子中和节,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天柱峰之草庐。
上一篇:儿童健康险怎么买?一年是多少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