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打败项羽后张良为什么选择归隐,刘邦他和我不是同路人?
刘邦,汉王,项羽打败项羽后张良为什么选择归隐,刘邦他和我不是同路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打败项羽后张良为什么选择归隐,刘邦他和我不是同路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汉初三杰等人的鼎力帮助之下,刘邦用“四面楚歌”之计,终于打败了项羽,完成了天下的统一。如果没有张良的辅佐,刘邦能不能一统天下,还是个未知数。
张良淡泊名利,其志不在封王拜相。自古以来,入仕为官,均志在出将入相,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而当时时局复杂,鸟尽弓藏,张良也嗅到了潜在危险,加上身体多病,所以选择归隐。
张良出身韩国名门,祖上世代为相,之后秦灭韩国,本来按他的家世财富,做个富家翁绰绰有余,但张良是位有信念的热血小伙子,他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倾尽家财求得刺客,准备以飞蛾扑火之心刺杀秦始皇,以报国仇家恨。
然而天不遂人愿,之后张良与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行刺失败,之后流亡天下。“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史记》而在刘邦当上汉王后,重赏张良,而张良再次做出惊人之举,他将赏赐之物都送给了项伯,而张良这样做的效果也很明显。
在项伯的鼎力相助下,刘邦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汉中,实力大增。“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史记》。张良为官不为荣华富贵,只为心中的信念,而在完成了辅佐大业后,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已经无欲无求。
张良嗅到了危险,归隐是自保的最好手段张良作为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是处于风口浪尖的人物,特别是为刘邦,吕雉这种人服务更是如履薄冰,看看其他两杰就知道了,韩信就不必多说了,政治觉悟太低,死得不意外,但连萧何这样的人都深受怀疑,战战兢兢,可想而知张良将面临的处境了。
异性王的接连倒下,也可以看出汉高祖和吕后的雷霆手段,所谓高处不胜寒,想必张良深有体会。因此,张良这个时候选择隐退,不失为高明之举。一句“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表明了心志。
张良体弱多病,无心也无力再运筹帷幄张良智谋无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一位杰出的脑力劳动者,但张良身体却很差。显然,后期的张良苦于多病,也无心力在权力的漩涡中搏杀了。
半闲认为:张良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居功至伟,但张良生性淡泊,对高官厚禄无感,且由于张良政治觉悟高,嗅到了危险,加上身体不好,所以选择功成身退。一代人就应该做一代人应做之事,功成名就,飘然而去,不为声名所累,不为世俗所羁绊,张子房乃真洒脱之高士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句诗说“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
张良作为谋圣,自然也知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在汉初刘邦皇位稳固后,他就很少参与谋划。
张良目睹了韩信、彭越等人的结局,再加上自己体弱多病,并且他为韩报仇强秦和封万户侯的理想已经实现,功成身退是个不错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叫急流勇退。因为张良看出刘邦建国之后会杀功臣,就狡兔死 走狗烹 飞鸟尽 良弓藏的道理。还有就是刘邦为什么杀功臣,因为他的出身低,跟他打天下的人都是跟他一样都是身份卑微,但凡有点小事或者有点大事都会觉得你能当皇帝是我们把你捧上去的,换句话就是可以捧你也可以把你拉下来。有名言:昨天拥护你的人和今天打到你的人是同一批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良是创业股东,最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张良一介名仕,刚开始只想刺杀勤王,后来跟刘邦一起混,作为谋士张良已经是要名有名要利益有利益,已经上市敲钟,分了股份,没有必要掺和那样的事情,聚光灯之后的萧瑟与失落,是张良需要的也是他一样,照的太狠离玩蛋就不远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