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哪些古诗词的句子你初读无感,多年后再读才被击中?
人生,父母,欲说还休哪些古诗词的句子你初读无感,多年后再读才被击中?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羌笛何须怨杨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有生老三千疾
唯有相思不可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以前觉得,这不就是嫌弃我们年轻人为赋新词强说愁吗?尤其“而今识尽愁滋味”一句,压根就是大白话啊,真不懂,也不承认自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现在有些明白了,少年时代,总希望别人懂自己,了解自己,于是不停写,把自己情感各种放大,写很多很多事,这也是成长的过程。但是后来啊,就不一样了,有些心情不知道如何描述了,也不想再写了,因为觉得写了别人也不懂,或者是别人懂了,也没用,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说出来也觉得甚是矫情,多大个事情嘛,于是翻遍通讯录,都不知道跟谁说话,本来想要矫情地发个朋友圈,最后,只能含混的发个天气朋友圈,今天天气真好。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小时候古诗词为了学业而背,多年以后,在某个场景,就忽然能明白一句诗,重逢诗人的心境。人生的无数次选择,不是次次都尽人意,夜半忆往事,多是悔恨交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
父亲是个读书人,会给我讲历史故事,讲战国苏秦\"锥刺股\"、西汉匡衡勤\"凿壁偷光”、东汉孙敬\"头悬梁\";会让我猜字谜,猜\"王公生我三兄弟,白日耕田夜读书,石崇富贵登天下,何字难题四句诗?\";会带我去书店买书;会教育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所以我自小喜欢读书,相信读书虽未必可以功成名就、荣华富贵,但肯定可以增长见识,改变际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