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哪些古诗词的句子你初读无感,多年后再读才被击中?
人生,父母,欲说还休哪些古诗词的句子你初读无感,多年后再读才被击中?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这首诗中,我仿佛看到了作者那单薄的身影,在茫茫的大地上独自徘徊。孤孤单单,寂寞难耐。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衷肠的朋友,也碰不到一个欣赏自己才华的帝王。从“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诗中,我感受到了作者那怀才不遇的痛苦悲伤,那知音难觅的孤独无奈。
虽然诗人陈子昂写的是自己的个人情怀,其实描述了人类整体的困境——在茫茫宇宙中,人类实在太渺小。人与人之间又是那样难以沟通,谁不是感到孤独寂寞伤感呢?
从这首诗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困境。从而也就释然了,既然大伙都这感觉,那也没有什么。还是傻傻的、乐呵呵的活着吧,人活得简单一点,才是最快乐的。
好了,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如果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你读完文章以后,再关注“喔爱小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白《将进酒》中的两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覆来。是啊,人要有信心,要有征服困难不怕坎坷的勇气。没本事的人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守着一个饭碗,有才能的人这一生在哪都能找到饭碗。只要把自已磨炼成一个有作为的人,即使遇到绝境,也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无需患得患失,只管豪迈向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小时候,对于这两首诗,只知其大意,根本没有读懂之精华,而是确得好玩、念着顺口,常常念念有词,引以为傲,并做为在大人面前悬耀的资本。
时间好比东流水,滴滴㳠哒不回头,
光阴更似坐火箭,弹指挥间已中年。
这个时候人生已是而立之年,事业基本上尘埃落定,一无是处的我,不再血气方刚,再也没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豪言壮语。此时拖着疲惫身心的我,双眼迷茫地望着前方,看到有的同年人,大功告成、前程似锦,己望尘莫及,才知自己江郎才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词”再度浮现脑际,重温古训才知其真正含义有多利害。
我是个不服输的人。
仰望天空日正午,
冥思人生路还长。
不求旭日光炽热,
誓争夕阳霞一辉。
忘羊补牢犹未晚,
奋起直追还有望。
岁月无情不饶人,苍天不负幸苦心。现
50多岁的我也有了点小成,终于闲下心来思考人生,亲眼目睹着同伴们一个个离去,难免伤感,知道留给自已的时光已不多,可我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还有许多话要说,此时真正感确到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卖寸光阴”的残酷。′
时间都到哪儿去了,请你慢些走,我要把世间美好的景色看个够,还有头条朋友许多精美的评论等待回复,特别是前段时间误击了认证考核,现大伴时间已过去,可只通过了一条优质回答,我该如何是好,是不是很丢人,此时这两首本来是激励人的诗,却变成了压力,甚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对其领悟的深度也随着时间的沉淀再沉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一首“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词吧——宋代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背景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赏析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