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了一位背信弃义的告密者,你同意吗?
桃花源,渔人,告密者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了一位背信弃义的告密者,你同意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谢邀请,苏轼科考时写尧三侑罪犯,搞得老师们无地自容,最后不得不去问他,从哪里看到这典故?答,杜撰耳。
文人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怀,经常杜撰耳,怎么能当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有千千种,种有千千事。
君子不奉承,不求他相同。
君子义为敬,不作小人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是不要把它变成陶氏悖论的好,我认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确实是一个告密者,渔人不守承诺,桃花源里的人跟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一出去就告密,把所有情况告诉了太守!桃花源里人其实不愿意外界来打扰他们!渔人却不守承诺,叫告密者有点不妥,其实是不讲诚信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很新奇的发现。这一发现,让人们忽略了桃花源的世外仙境,而将目光集中于某人,并对他进行道德审判。
这殊非文学本意。多少年多少代,人们向往着桃花源的与世隔绝,自然无为,文学为众生构建了一个精神圣地,桃花源成为人们所向往的生活家园。这就是文学,引领人们在精神的世界里自由徜徉。
有些人的眼里看见了佛,有些人的眼里看见了狗屎。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这种从《桃花源记》中看到告密,也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常用的一种手段。想想,其实很可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仅仅算是个多嘴的人吧。以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是不会去写告密者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告密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告密文化“古已有之”。据《辞源》释义,“告密”是指告发人的秘密。“告密”一词还有告发、告讦、告奸等不同说法。而告密文化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尽管曾被某些朝代所推行。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崇侯虎,被告者西伯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西伯姬昌收买民心,涉嫌反叛,加之商纣王又是这样一个暴虐无道的君主,西伯只能消受铁窗风雨了。
汉唐、明清默许甚至鼓励告密行为。
中国历史上一个告密高峰期,出现在武则天时期。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篡唐立周的女皇武则天为胁制君臣,威服天下,竟然动用国家机器公然鼓励告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投机分子鱼保家专门为武则天设计了方便告密的硬件设施——铜匦,其功能主要用来接受告密信件。为激发告密者的积极性,武则天专门下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告密无论是否属实,均可受到朝廷高度重视,隆重接待。如此一来,告密成了一桩害人利己,且毫无风险与成本的好生意。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资治通鉴》)有什么样的恶法,就会孳生什么样的恶徒——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之类的酷吏,因告密有功,被武则天重用,个个封官晋爵——索元礼擢为游击将军,周兴累迁秋官侍郎,来俊臣升为御史中丞。
至于《陶渊明与告密文化》这篇文章中,作者将陶渊明视为一个冷漠甚至赞同告密的人,我觉得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桃花源记》只是单纯描述渔人的行为,并没有带入个人批判或者认同的观点。硬要加上陶渊明同意告密者的行为,个人感觉只是博取大众眼球罢了。
告密这一行为虽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悖,但却能够绵延数千年并最终积淀为所谓的“告密文化”。其背后的政治动因在于: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情势下的决策反应,易于催生大规模的告密行为;告密对单主制前提下信息传递不对称所作出的有效弥补使其得到政权的许可和鼓励,而通道能力质量标准低下直接导致了告密的蔓延及与统治者既定目标的背离;传统人治社会中的君臣博弈使得告密作为君主所掌握的一种博弈资源而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
上一篇:猪便秘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