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假如鸦片战争时,主政的是康熙而不是道光,胜败结局会有不同吗?
鸦片战争,康熙,道光假如鸦片战争时,主政的是康熙而不是道光,胜败结局会有不同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被现在的历史书洗脑了,而且很严重。1.道光并不昏庸。2,没有什么所谓的投降派,现在叫鹰派与鸽派。3,林则徐是不是英雄先不说,但正是他在贸易上对英强硬才导致鸦片战争,评论历史人物不能脸谱化,青史留名的历史人物没有简单性格的人物。4,鸦片战争的起因是因为清政府闭关,导致贸易不通,进而走私鸦片导致的战争,本质上是一场贸易战争。
5,乾隆晚期,英政府派使臣来中国,准备了三年的礼物,但乾隆无动于衷,本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目空一切,须不知,世界上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仍沉醉在陆上帝国的辉煌与荣耀之中,但那时的世界已经是海洋帝国的时代。
6,所谓的半殖民,半封建这些名词都是马克思发明的,但马克思仅在中国有市场,在学术上,马克思有很多致命的缺陷.中华帝国从秦朝开始已经不是封建制度,而是中央集权的帝国。
7,任何个人都不能改变鸦片战争的结果,“势”不在我方。8,建议多读书,广读书,肃清脑内因为数十年教育留下的遗毒,才能真正的认识世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不会改变鸦片战争的结局。人力总会有穷尽的时候,历史的车轮是往前发展的,任何敢于阻碍历史前进的东西都会被无情的碾压。而鸦片战争的结局是从雍正是就开始了,天下已安稳,八旗早已变得骄奢淫逸,胡作非为,贪官污吏横行,土地兼并严重,赋税严重,官僚机构人员众多,大兴文字狱种种弊端。在乾隆时期英国使者前来请求通商,当朝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以天国自居,没有看到同一时期欧洲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而我们不但还在原地反而不断后退,鸦片已经逐渐入侵中国,造成白银不断外流,很多国人都被鸦片腐蚀,整个国家逐渐被掏空,国家无抗战之兵,无抗战之响。特别是在道光时期鸦片已经泛滥成灾,各个阶级都已经被荼毒了,英美两个和中国的高官串通一气,大量的鸦片源源不断的流入我国,而在这个时期欧洲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原始积累,迫切的需要打开一个巨大的市场,于是他们选择了人口众多的中国,一边是鸦片和各种生产资料的输出,造成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破产,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一边还有文化的输出,入侵中国人的思想,双管齐下,在当时的中国是无法阻挡英国入侵的步伐的,不管是当时的武器装备,以及抗战决心我们都是打不赢这场仗的,落后就要挨打是永远不变的道理,鸦片战争以后很多有志之士开始清醒了,才会有了以后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学习西方,但是体制的弊端永远无法解决,就注定清王朝比将被替代。阻碍时代发展的王朝终将会变成过往云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不同 鸦片战争事实上是新兴的工业体系打击传统的农业体系 按三体的描述就是降维打击 这样的差距不是用人口 谋略能够平衡的 换谁来都不好使 唯一可以想的就是英国人深入中国内陆 从而骚扰他们的补给线 可英国人不傻 不会离开他们的军舰很远 就是打击中国沿海城市 还有就是北京离天津太近 很容易被威胁到 灭国不至于 战败是一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怪哉书虫,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分两个情况来看。
第一,如果鸦片战争时,主政的是康熙,而不是道光,那一样也会战败。
第二,如果康熙在道光登基的那一年(也就是1821年),取代道光帝,那么鸦片战争可能压根就不会爆发。
这是一个时间点的问题了
如果鸦片战争时,主政的是康熙,而不是道光,那一样也会战败。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清廷的战斗力与侵略者相比,差了可以说是十万八千里,清廷主要依靠的是冷兵器,而侵略者们依靠的是洋枪洋炮,这根本就没法打,所以别说是康熙主政,就是昔日打到多瑙河的成吉思汗在世,也扛不住。
而当时的道光帝,虽然不能说是雄才大略,但是也算是一个守成君主,而且还是一位难得的节俭的皇帝,看道光帝在位期间的功绩:整顿吏治、清查陋规、平定回部,甚至还允许开矿。
可以说是,一系列的举措也还不错,但是当时能臣真心是不多,导致这位本就能力有限的道光帝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也救不回岌岌可危的大清国。
而当时的清廷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任何人都是分身乏术,道光帝在内部事情的处理上,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放在国外的眼光少了些。
如果康熙在道光登基的那一年(也就是1821年),取代道光帝,那么鸦片战争可能压根就不会爆发。
这个,我觉得就要从这两位皇帝的性格上来讲了。
先说道光帝,历史上对这位皇帝的评价也是“才略有限”,而且过于循规蹈矩。可以说是长久的相对安逸,磨掉了晚清皇族骨子里的狠辣与血性。
虽然他足够节俭,足够仁厚,放在太平盛世完全可以做一位不错的君主,但是在晚清末年,这样的皇帝实在不能力挽狂澜。
接着来看看康熙帝:
他乐于求学,勤于办事。于天文、地理、律历、算术……学问,多所通晓。又颇能采用西洋的学问
这一段评价,我想应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康熙帝对于西方的学问,东西都是不抗拒的,而且还能接受。
而且历史的评价有这么四个字:雄才伟略。
这四个字可不是一般人能匹配的吧?
上一篇:很久没运动,体力很差的人应该怎么恢复身体,从哪里开始入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