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宋迁都计划为什么没有实施?明永乐迁都却能实施呢?
洛阳,太祖,赵匡胤北宋迁都计划为什么没有实施?明永乐迁都却能实施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结语:形势不同,导致赵匡胤与朱棣的迁都之举,结果却大相径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就有打算迁都到洛阳,他认为开封不是理想的建都之地,前代凡是建都开封的王朝都是短命王朝,而且开封地处黄河之边,无险可守,很容易被外敌攻破。
开宝9年(976年)三四月间,赵匡胤率群臣到洛阳,准备迁都到这里。多数大臣表示反对,因为他们的家人、房屋、财产都在开封,他们都不愿意折腾。可赵匡胤态度十分坚决,群臣都不敢说话了。于是,群臣请出赵匡胤的弟弟,当时的晋王赵光义出面来说服赵匡胤。兄弟二人争论了很久,赵匡胤说:“朕要迁都洛阳,就是想靠洛阳的山河之险省去许多防守京城的军队,是天下安定呀!”赵光义说:“在德不在险!”意思是说,一个王朝的安定是靠是否实行德政,而不在于首都周围的地势是否险要。一句话说得赵匡胤无言以对,不得不承认赵光义说得有理,于是打消了迁都的念头。北宋因此没有迁都。
其实我认为赵匡胤说得对,论险要,洛阳比开封要好得多,利于建都。赵光义说的理由是从整个国家治理层面考虑的,他觉得只要行德政了,国家自然稳固。他这是从内部考虑的。可如果外敌要入侵,他们可不管你是否对老百姓实行了德政,他们只管都城是否容易攻破。后来北宋就是亡于外族——金人的入侵而灭亡的。其实赵光义反对迁都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他自己,当时赵光义是开封府尹,他在开封府有了自己的势力,如果迁都了,他就不是开封府尹,他的势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削弱,所以他极力反对迁都。赵匡胤见赵光义羽翼已丰,大臣在迁都的问题上都赞同赵光义的意见,也不好再坚持自己的看法了。
明朝永乐皇帝和宋太祖有所不同,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主要是因为两点:
一、永乐皇帝本来是镇守北平京的藩王,他通过起兵造反,夺了他侄儿的帝位,北京是他的老巢,他的基础在北京。南京不是他的封地,如果他在南京做皇帝,这里有很多建文帝的旧势力,对他的安全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他要迁都北京。
二、当初明太祖朱元璋令徐达攻打元朝的大都(北京)时,并没有把蒙古势力灭尽,而是有大量的蒙古残余力量逃到了北方,对大明北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消除这种威胁,永乐皇帝实行了“天子守国门”的国策,迁都北京。他的这一决策是对的,既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又稳定了北方的形势。
永乐皇帝之所以能迁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他说的话没人敢反对,而且他推翻建文帝后,反对他的建文旧臣都被他杀尽了,剩下的人不敢反对。至于以前跟着他的人多是在北京的人,他们自然愿意迁都北京了。
而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研究和关注宋史的人普遍认同赵匡胤提出迁都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他的这一想法未能付诸实施,是整个国家的重大遗憾。如果当时真的将国都迁至洛阳,或许两宋绵延三百年受困于北方边患并两次亡于外族的悲剧命运就可以避免。但是究其原因应该有一些几个方面:
首先是东京即开封的优势。开封在战国时曾为魏都,当时叫大梁,后又改称汴州。隋朝开通的运河经汴梁入江淮,使这里成为了锁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到唐朝中后期,北方藩镇割据,战乱频仍,经济中心移至南方地区,汴梁则成为南粮北运的必经之地。五代时期,汴梁先后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国之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到周世宗柴荣时,汴梁已经拥有三重城墙,城高池深,城内建筑规整,道路宽阔,商业繁荣,已颇具帝都风范。再经过赵宋王朝十几年经营,汴梁城“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荆湖之运漕”,而朝中群臣俱在此安居多年,此时提出迁都,确实有动摇国家根本的感觉。何况此时的洛阳(包括长安)由于自唐朝后期开始的连年战乱,城市破坏严重,经济凋弊不堪,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作为国都的条件。而事实上,长安自唐后、洛阳自后晋石敬瑭迁都开封,都再也没有成为都城。
其次是,对于这次迁都之议还有另一种猜想:御弟赵光义早有谋位的野心,一直在做着精心准备,他作了十几年开封府尹,在京城培植了大量的亲信势力。不管太祖对此是不是有所觉察,迁都之议对赵光义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所以他当然要竭力反对。而大臣们不过是受了他的鼓动,帮他制造氛围而已。这样的分析“阴谋论”色彩过重,却并非没有道理,此后事态的发展,甚至包括太祖几个月后的诡异死亡,都可以作为怀疑赵光义的理由。在最终做出妥协时,太祖忍不住仰天长叹:“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此语在百年以后验证。空前庞大的军队消耗着大宋十分之九的财力,却仍无力阻挡外敌的入侵。开封终于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被金军攻陷,北宋灭亡。
最后,再一次在从洛阳返京途中,行至巩县(即今巩义),太祖前往父母茔地——永安陵进行了祭奠。在陵园神墙的角楼上,他怅然四顾,思叹良久后,抽出一支雕翎箭,张弓射向远野。看着那支箭在远处无声落下,他长叹一声,告诉身边众臣:人生终须有归宿,今日箭落之处,就是我死后长眠之所。说完,取出那个玩具石马,命人埋在箭落处为记,并为自己的陵墓命名永昌。这就是传说中太祖永昌陵的来历。
那支利箭脱弦之初可以射穿敌人的铠甲,而最终却免不了凄然无力的坠地,一代圣主的故事至此也即将落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肥胖为什么会引起疾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