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平仄仄仄,律诗用的多吗,是否出律?
平仄,格律,杜甫平平仄仄仄,律诗用的多吗,是否出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于三仄尾,有人认为:一,初学者不宜先学拗律,故最好是先学律诗正格;二,用三仄尾不为出律,但对句宜严格按要求。三,三仄尾类的拗句最好用于表示拗怒类感情或提起读者注意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五言古体诗平仄规律的一种,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首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如果是五言律诗,就出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美就是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三仄尾,读起来拗口,一般用的不多,平平平仄仄或者仄平平仄仄更好一些。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用,但是不建议初学者使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在格律诗中叫三仄尾,三仄尾是诗词术语,一般是指一句诗中后三字为仄声的便为三仄尾。 对于“三仄尾”是否合律,仍在争论中,尚无定论。唐诗中,唐人是并不绝对回避“三仄尾”的,即使到清代,虽对近体诗格律要求严,但认为“平平仄仄仄”是拗律句,如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便说:“唯上句三字拗仄为‘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连平亦无夹平之病。”下面据唐人五律略述一二。
首先,看看出句平起式(指第二字平)。
1.出句:平平仄仄仄。对句通常是:通仄仄平平。例句: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山”、“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等等,不赘列。
2.出句:仄平仄仄仄。对句则有二说。一是,由于出句是大拗,故以对句尾三字“三平”救。对句便是:通仄平平平。 例句:沈佺期“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此种句法前人称双拗。如,杜甫“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方回评:“济世策三字皆仄,尚书郎三字皆平,乃更觉入律。”纪晓岚云:“此亦双拗,乃济、尚二字回换,非三平、三仄之谓。”二是,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则对句是:平仄仄平平。恕不举例。
对于三仄尾,个人观点是:一,初学者不宜先学拗律,最好是先学律诗正格。
二,用三仄尾虽不为出律,但对句宜严格按要求。
三,三仄尾类的拗句最好用于表示拗怒类感情或引起读者注意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多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戎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aì dài),日曈曚。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yì)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yǒu)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萧吹断美人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仄尾,诗词所忌
上一篇:大蒜播种机质量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