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看好格律诗的发展前景吗?
格律诗,格律,诗体你看好格律诗的发展前景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看好格律诗的发展前景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很对,我看好格律詩的发展,肯定是会有发展前景的。因为我们的先人在格律詩方面,已经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所代表的人物有李白,杜甫等等,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推广了普通话,加上引入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现代诗逐步走进了詩坛,也出现过一批詩人。如徐志摩等人,写出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也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和唐代的詩歌比起来,那就不值一提了。俗话说"李杜詩篇万古传",唐代的詩歌真的是名扬万里,享誉中外。多少有点名气的国外作家詩人,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所感动,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诗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流派,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别的咱先不去谈论了,就说所谓的"朦胧詩 "派,让国人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就是没有标点符号,也不合辙押韵,没有任何之美的一堆文字,胡乱的堆砌,连作者也不知道要表达的什么意思,把现代诗一路带入泥沼,再也少人问津了,朦胧詩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又走回了有音乐美有押韵的路上。
虽然说现在不流行文言文了,但是在孩子中还在推荐国学教育。为什么后人写得格律詩,老是没有与李杜的齐名之作,就是普通话写詩,怎么也不如文言那样的精辟,那样的凝炼,那样的有表现力。
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
们这一代人手中,变成了文化遗产,我们要不移余力的去继承发展。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推陈出新,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发扬光大。格律詩只会越来越好,也必须要有大的发展,才能使中华詩坛再一次攀上高峰。
再次感谢尚可网平台的邀请!感
谢大家的鼓励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格律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值得我们去继承发扬的。
人们都知道,历史是进化的,人类文明是进化的,任何文化体裁都不可能适应永远的时代。格律诗作为—个时代的产物,它当然不能例外。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文言文形式巳被散文化所代替。作为文言体式的格律诗,自然失去了历史的优势,缩小了运用市场。格律诗是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它的繁荣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特定条件促成的,其中至关重要的—点就是科举取士制度。也可以说,是科举取士制度成就了—大批诗人,成就了唐诗的高峰。
今天,我们鉴赏它,学习它,继承和发扬它,让它古为今用,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祖先的好东西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然而就其功用而言,格律诗所发挥作用的圈子无疑是很小了。所以笔者要说的是:不必计较有没有前景,只要继承它,不让它就此消失就好。至于能否发扬光大,其实大可不必与唐争美。就象百花园中的鲜花,有那么—朵还在绽放就好了。
记得毛主席说过:诗应以新诗为主,旧诗也可以写—些,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当然,有古文基础和诗词爱好者完全可以把它作为—种高雅艺术来参与。比如今天央视的诗词大会,民间存在的各种诗协,诗刋,他们都在作很好的尝试和努力。国家现行的教科书也有加大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格律诗的前景还是光明的,笔者对此持乐观态度。
作为爱好者之—,愿意全身心加入这—行列。不求有成,但尽余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秋水文澜原创,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国家重视传承几千年的格律诗,前景一定会好。就怕现在写格律诗的都是一些中年人和老年人,年轻人几乎都是玩游戏。我写的诗词我儿子都不看,问我说写这些东西有啥用?我说兴趣爱好,儿子说他有他的兴趣爱好就是玩游戏。
我认为格律诗之所以美,就是语句凝炼,韵味悠长。需要炼字炼句,比如说:王安石作《泊船瓜洲》,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字,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 “春风又绿江南岸”。
在举个例子,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看看一字之差效果就不一样了吧,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之处。这是诗歌所达不到,当然我不是说诗歌不好,感觉诗歌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在加以本土文化有点不伦不类的,就像上衣穿西装下身穿唐装一样。
东方文化讲究含蓄,不可直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世上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所谓“有我”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的境界啊。有我的境界,凭借自己为参照物观察事物,所以不管事物还是自己都有主观臆断的成分。无我的境界,凭借事物本身为参照物来观察另一个事物,所以不去分清那个是自己,那个是事物。古人作词,描写有我境界的比较多,但是也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这完全在于杰出的诗人敢于独树一帜。
上一篇:爱朗诵就是爱学习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