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平仄仄仄,律诗用的多吗,是否出律?
平仄,格律,杜甫平平仄仄仄,律诗用的多吗,是否出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尚存争议,平时写作能避最好,避不开则拗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格应为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严格来说犯三仄尾,但也可以看作变格,但第一字须为平(五言),七言第三字须为平。按照格律诗平仄的基本原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则属小拗,可救可不救。。
格律诗八大禁忌中,有三连平和三连仄之说。有关格律知识的书中,一般都说尾三连平要避免,是大忌。尾三连仄要尽量避免。有人说三连仄是病句,也有的说不是病句,可入格律。 写诗当然最好用正格,但当词义和格律发生矛盾时,古代诗人们权衡利弊,提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变通方法。在声韵上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此一些奇形怪状的句式也产生了。其中孤平和三平尾已经被所有诗人认为是拗句,禁止在律诗中出现,只是三仄尾尚未在近体诗的理论界达成共识。 三仄尾又叫三仄脚,是诗词术语,一般是指仄收句,即不押韵的那个诗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据说三仄尾是在形成格律诗的萌芽阶段,由南北朝时期沈约提出的,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必然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产生影响,也必然有一大批追随者,直到盛唐时近体诗的格律已经完善,依然还有禁忌三仄尾的提法。今天如何看待三仄尾呢? 1),对于“平平仄仄仄”。 在王力先生主编的《诗词格律概要》里指出:这个 平平平仄仄 句型第三字如用仄,则第一个字必须用平。可以看出王力先生有条件地肯定了三仄尾存在。古人也诗作也多有此例,如: 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岑参: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刘禹锡: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对于七言诗,也就是在五言诗上加个顶节而已,可以成为 仄仄平平仄仄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 2),对于“仄平仄仄仄”。 按照王力先生的提法,第一字为仄肯定是不可以的。但涂宗涛先生著的《诗词曲格律纲要》认为 仄平仄仄仄 句型同样符合格律,因为 平平平仄仄 句式,第一个字是可平可仄的。但笔者认为这属于拗句,不宜提倡! 仄平仄仄仄 句式,相比较的确有点拗,但根据是杜甫诗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句型。如: 杜甫:世情只益睡,盗贼岂敢忘。 杜甫: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 杜甫:别离已昨日,因见故人情。 杜甫: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涂先生文中举出二十二条杜甫使用仄平仄仄仄句型的例子,足以证明 仄平仄仄仄 句式既然在唐诗中允许广泛应用,那么,今天当然也应该允许使用。因此涂先生很自信地认为,杜甫是唐代诗词格律要求极其严格的诗人,经过大量的杜甫的诗的验证,仄平仄仄仄 句型是符合近体诗格律的,当然三仄尾的这种句式也是允许的。 3),对于“仄仄平平仄仄仄”。 在七言唐诗中,使用“仄仄平平仄仄仄 句型的例子同样很多,比比皆是,唐诗的大量的使用,可以肯定的说不是拗句。关于近体诗的格律内容,当然应以唐人在这方面的专著为准,可惜,在沧桑岁月中流失了。明、清虽然还有一些论述诗词格律的著作,但是,不论是哪一个人,还是那一个学术流派,都要服从唐诗的实际情况。现在利用唐诗来验证近体诗的格律要求,是比较合理的,也是比较准确的。笔者找了几条使用 仄仄平平仄仄仄 句式的唐诗,如: 王维: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杜甫: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杜甫: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杜甫: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4),对于“仄仄仄平仄仄仄”。 但是在唐诗中使用“仄仄仄平仄仄仄”句型的例子相比较不多,也就是说,对于仄起仄收的七言诗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三字和第五字同时为仄,如 仄仄仄平仄仄仄,这种句式尚有些争议。笔者认为,既然 仄平仄仄仄 已经肯定,七言诗是五言诗的扩展,仅仅多了一个顶节而已,何况 仄仄仄平仄仄仄 在唐诗中也有一定范围的应用,如杜甫诗中有: 杜甫:予见乱离不得已,予知出处必须经。 杜甫: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杜甫:谷口子真正忆汝,江湖远适无前期。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况且这种句式在音调节点上又是符合要求的,我们今天不应当把它当成拗句。 由此笔者得出体会:三仄尾在满足“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格律的条件下,可以应用于格律诗的仄收句中,由于所举例中,五言诗第一字可平可仄,七言诗第一字、第三字可平可仄,由此而衍生的一些新的三仄尾句式,同样应当视为律句。但视不同情况,对句一般要进行拗救。当然,既然写格律诗,还是以正格为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平,不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三仄尾”又叫“三仄脚”,指不押韵的那个诗句最后三个 字都是仄声。据说三仄尾是形成格律诗的萌芽阶段,由南北朝时 期永明体的创始人沈约提出的。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必然在一个 很长的历史时期产生影响,也必然有一大批追随者,直到盛唐时 近体诗的格律已经形成,依然还有禁忌三仄尾的提法。律诗绝句, 孤平是大忌,三平脚也忌。至于三仄脚是否要忌,目前学界意见尚 不一致。
杜甫是唐代诗词格律要求极其严 格的诗人,经过大量的杜诗的验证,仄平仄仄仄句型是符合近体诗 格律的,当然三仄尾也是允许的。
上一篇:大蒜播种机质量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