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题再提,千年难辩,诗词是意境最重要还是格律最重要?
格律,意境,诗词老题再提,千年难辩,诗词是意境最重要还是格律最重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题再提,千年难辩,诗词是意境最重要还是格律最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格律的古诗词两者都重要,现在的意境最重要,并且也要规律性的押韵,否则属于散文之类,凡文章,皆有意境。(除会议记录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词,的格律是为意境服务的。
如果写诗只符合格律而缺乏意境,那么整首诗也就失去灵魂,如同僵尸一般缺乏生气。
反之,写诗只注重意境而忽视了格律,写出得诗就会没有灵动感,读起来让人感觉少了阴阳顿挫,难得朗朗上口。
总之,写诗意境和格律二者缺一不可。既要有意境,又能能好的使用好格律,这样就能写出一首诗韵俱佳的好的作品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把这个问题拆解为人们的对诗词的创作能力,问题答案就一目了然了。人们的对诗词的领悟水平分为六个层级,即做句、意象、构章、格律、声律、意境。这就像修炼一样,头一层不扎实,下一层必然修炼不出同层级的高境界。诗词写作中,格律的最终目的,是为情感表述服务,为意境的达成服务。意境和格律的重要性之争是不是有了答案?具体看一下这六个层级吧。
第一层、做句
也分两个小层级。第一,能够掌握句子的用词结构,(如主谓、动宾、偏正、宾补等),会对五言和七言诗断句,写出基本的五言或七言。第二,对联中,能对出与出联节奏、词性和词汇结构一致的对联。在这一层,最重要的顺畅表达,词可达意即可。
第二层,意象
诗是形象的语言,诗词中的意象,大都经过历史的沉淀,有些成为了典故,有些有了特定的含义。大雁,在常人眼中是一种鸟,在厨师眼中是一种食材,而在格律诗人眼中,大雁就是秋天、迁客羁旅的意象,所以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唐 · 王维《使至塞上》,“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唐 · 王勃《滕王阁序》这些句子。此层的重点是意象的认识和运用,仍然与格律和意境无关。
第三层,构章
以第二层所做的句子,按起承转合章法,多写几句,组成一首只需押韵不论平仄的五言或七言诗吗,并说出这首诗中你是怎样进行起承转合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怎样通过意象组合去达成的。
第四层,格律
将第三层所写的诗改动一下,在不失意的情况下,使其符合格律诗的要求即代表此层过关。在这层中,主要解决诗的韵律美的问题,所以格律最为重要。
第五层,声律
声律和格律有所不同,格律是使句子符合平仄要求,而平仄只是声调的二元简化,非平则仄。实际上,仄声我们又可以分出上声,去声和入声。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促音。入声用不同的声调朗读,情感的表达便会不同。降调时,可能是悲哀。升调时,可能会变为悲壮。今日的南方口音,基本能分辨。北方口音中,入声字已不存在。所以诗词写作中,格律的最终目的,是为情感表述服务,为意境的达成服务。
第六层、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终极目标,是每一诗者的追求。意境,实际上是一种触感,能触及则有,触不及则无。有时侯,我们读完一首诗,会陷入诗人的语境中,或安谧闲静,或沉郁悲凉,或明快高旷,或慷慨激昂,或莫名其妙,这就是意境。同一首诗词,不同的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境,感受都有不同。有些人会感受到,也有些人感受不到。而作为诗者,意境往往产生于诗前。所谓触景生情,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一景色,触及某一物件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意绪。于是,我们便试图去捕捉,先是选取意象,试图还原场景。在我们试图将这种意绪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中,其又不断在减弱,很多时侯,我们还来不及成句,其便消失无存。只有一些感受强烈的意绪,终于被转为文字,就有了作品。
所以,意境并不是我们说要有就可以有,其可遇而不可求。还有一点,有了触感,你还得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的功力。前五层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是我们创作的基础和阶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目的意思表达不清。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分为古体诗即格律诗:它有严格的平仄要求及韵律适格,近现代诗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特别是现代诗。
古体律诗: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要求严格:平仄,韵律.工整对仗,词意、词性字句斟酌等!意境:古诗与现代诗都讲意境,但古诗是韵律与意境高度和谐统一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湖北有文赤壁武赤壁,武赤壁出名是因为历史上一场真实发生过的战争,文赤壁出名是因为苏轼东坡贬谪黄州(黄冈),借赤壁之战作《赤壁赋》《赤壁怀古》,其处命运逆境而乐观,立江湖之远而怀国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及文人风骨的重要基因。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周瑜曹操知道几百年后会出现苏东坡,他会在黄州作词吟赋,肯定把战场从赤壁搬到黄州。这个玩笑说明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发生的著名战争的影响不如两首假借其产生的词赋。而且(重点来了),而且苏东坡《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是不合格调的。当然有人会说,苏轼何等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人家有这个资格。我同意这个说法,如果是一般人这样搞肯定不行,人微言轻嘛。但是我想,苏轼当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实在是没有办法遵守词调格式。比如我们对对,要想做到平仄与意境相乎非常难,要么改变降低意境迁就平仄,要么追求意境不顾平仄。因为有时候觉得意境表达完美直抒胸臆,就象自己的孩子舎不得委屈。《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是一首打破格调才得以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名作,而且它一扫词赋委婉糜丽开豪迈之风。这是不是说明诗词也能适当创新?但是话又说回来,创新不等于创伤,衣服再怎么改变款式风格,总是给人穿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