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喜欢颜体,是不是就是不懂艺术?就是外行?
书法,颜体,不喜欢不喜欢颜体,是不是就是不懂艺术?就是外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不是,这种“非黑即白”的说法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可取。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古往今来众多书法大师以各自不同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墨迹和碑文,绝非仅颜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人问:是不是不喜欢颜体就是不懂艺术?就是外行?我认为不能简单这么下结论。喜欢不喜欢某一个书法家或某一种风格的书法,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人可能对书法艺术是门外汉,不管看什么体的书法都感觉差不多,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他不喜欢颜体,也不喜欢欧体、柳体,对魏碑、隶书和篆书和更不喜欢。
不过,有的人对书法很有研究,很内行,也会有偏好。这跟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性格特点有关。比如老人比较多喜欢颜体和欧体,年轻人比较喜欢柳体和赵体,而成熟的女性比较喜欢行书。性格稳重的喜欢楷书和隶书的端庄典雅,性格洒脱的更喜欢草书的奔放自由。
总之,不喜欢颜体不等于不懂艺术,也不能说就是外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认为提得好!因为时下很多人在搞这种所谓的艺术绑架,当你在网上发表观点,说不喜欢史上的某位名家时,往往会被群起而攻之,要么嘲笑你不懂艺术,是外行。要么说你不懂装懂,是在哔众取宠。甚至有人攻击你不尊重历史,不尊畏传统文化。似乎你连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利都没有,真是岂有此理。
不喜欢颜体,或不喜欢哪一家,都与是否懂得艺术无关,既使是不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也不代表就是不懂书法艺术,更不能据此就认为人家是外行。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需要理由,更不接受强制。
有很多书法家,在书法艺术中浸润多年,他们整日临池,通览古今书家之所长,也深知之其所短。他们中的有的人性格内敛,不喜欢哪一家,只是弃之一边,不去学习。还有的人明明不喜欢,但欲借史上名家扬名上位而装喜欢,比如明代书家董其昌,明明对柳公权书法没有感觉,但却装作很喜欢的样子,对柳公权书法大加赞扬,说什么自从学习柳书后,连王羲之都疏远了。结果遭到无情地打脸。清代梁章钜就质疑董其昌的这套说辞,他在《退庵金石书画跋》中就直言不讳地揭露说:“虽然董其昌说柳书对他影响如何之深,但在他的书法中,却看不到半点柳公权的影子。”着实令人尴尬不已。
但也有的书家性格外露,将个人好恶挂在嘴边。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少年亦曾学习唐楷大家柳公权,对柳公权楷书的优劣利弊非常了解,在其中年自成一家后,毫不客气地抨击柳公权楷书,说其开史上俗书之先河,他恶贬说:
“柳公权师欧而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
米芾对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柳体楷书进行了严厉地批评,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对柳公权的不喜欢,难道我们就能据此认为米芾不懂书法,是外行吗?
米芾对柳体楷书的反感与他的个人欣赏口味有关,与他对书法艺术的个人理解有关,米芾在自我书法艺术的审美观点之上,说出了他对柳体楷书的反感和不喜欢,这完全与懂不懂书法无关,只是个人喜好而已。
米芾的书法风格狂放张扬,这是他性格特点的体现,米芾这种性格特点的人,不喜欢过多的规矩和法度的束缚,不喜欢严整拘谨一路的书风,这造成了他对柳公权楷书的反感,这是他个人审美观点所促成的。
我不喜欢欧阳询和柳公权的楷书,我虽然曾临习过他们的楷书,但对他们的看法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反而越来越觉得他们的书法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用笔和结字皆有固化和模式化的缺点,不符合艺术所具有的天马行空的自然属性。我喜欢初唐时期褚遂良的楷书,认为他的书法灵动飘逸,在艺术欣赏性上远胜“欧、柳”,这难道不可以吗?就可以据此认定我不懂书法,是外行吗?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你可以反驳我说:欧阳询和柳公权的书法不在褚遂良之下,但那只是你的观点,我不会因为你喜欢欧阳询与柳公权,就据此说你欣赏水平低,判定你艺术品味不高。我们对书法内涵的理解不同,处在书法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观点也不同,所以造成我们的偏爱不同,这才是根本原因,这不应该成为问题。你可以保留你的观点,继续喜爱欧阳询与柳公权,但我也可以继续推崇我最喜爱的褚遂良楷书,继续陶醉在他那灵动飘逸的潇洒气质中,这是我的权力。
我一直认为,在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上,不存在高与低的问题,只存在个人偏好问题。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去判定每个人艺术欣赏水平的高与低,这不科学。何况从来就不存在这样的一种标准。
你喜欢听交响乐,我喜欢听京戏,我们的欣赏水平高低怎么区分?你能因为我喜欢听京戏,而你喜欢交响乐,就说我的欣赏水平不如你吗?
现在有些人一听到有人说喜欢赵佶的瘦金体楷书就装模作样地说,你欣赏品位不高。还有人听到有人推荐瘦金体就嗤之以鼻。似乎瘦金体是什么碰不得的俗体、妖体。那我请问:你根据什么标准认定的瘦金体就不如所谓的“楷书四大家”的书法?这种标准难道是法定的?我以瘦金体为标准来衡量其它的书法,难道就不可以?有人说学习瘦金体容易导致用笔浮滑,但这不是瘦金体的问题,是你学习方法的问题。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我认为,这只是个人欣赏口味的问题,难道喜欢“欧、颜、柳、赵”的才是欣赏水平高,喜欢瘦金体的欣赏水平就一定低?这完全没有道理。
欣赏艺术就应当以本真的心态,以发乎自然的心理来观察艺术,真正能打动你的,触动你内心的才是好艺术。这与装腔作势,不懂装懂没有半点关系,更不应当借艺术搞什么高低贵贱,搞世俗庸俗的那一套,给艺术穿上神秘的外衣,然后大搞艺术玄虚化,将一幅普通的书法作品无限度地吹捧,搞得欣赏者都尴尬无比,都无法说出自已内心中真正的观感,只能随声附和地表示认同,其实他们心里一团懵逼。
上一篇:课外活动对中小学生来说重要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