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课外活动对中小学生来说重要吗?
课外活动,孩子们,学生课外活动对中小学生来说重要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课外活动对中小学生来说重要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课外活动对中小学生当然重要了,可惜由于活动场地有限,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只能去补课班了!
就说我们这个四线城市,连个科技馆都没有。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要坐两三个小时火车,去其它城市的科技馆。下火车后,再坐半个多小时公交才能到。记得当时孩子在科技馆里一呆就是大半天,在那既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还学到了好多天文、物理知识。比如,自己蹬了几圈方轮车,就明白了车轱辘为啥是圆的了。自己把自己从地上拉到房顶,就知道了定滑轮的作用,还有像无源之水啊、勾股定理啊、天穹星河啊等等都特别受孩子喜欢。遗憾的是,到现在我们的城市不但没有科技馆,体育馆也不知在哪,孩子们没有活动的场地。
相对好一点的我们这里小学有个‘’教育基地‘’,特别受孩子们欢迎。在基地孩子们可以学习烘焙、陶艺、手工制品……只可惜每个小学生一个学期只有一次去基地学习的机会。每当要轮到自己班去基地了,孩子们高兴的提前几天就开始热切地盼望、焦急地等待,去一次基地能高兴好几天。
所以,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场地足够多的话,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就不会受到限制了。有趣有料的课外活动,既能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协调发展的能力,孩子们也会快乐健康地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了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生在校园课堂学习的补充 课堂上学习各科课程 只是文化 科学知识 知识性 系统性很强 而课外活动是学生们交流 互动的无限空间必不可少 有利于学生学会交往 沟通 和谐相处 对于今后的学习更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课外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的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他们不仅好奇,有了解社会和自然,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愿望,而且好动,有进行各种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充实、健康,更生动活泼,富于乐趣。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可以避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积极的意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运动,活动空间广阔,人际交往增多。这对于他们体察社会生活的脉搏,了解科学技术的动态,拓展文化视野,形成高尚情操,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无疑会起重要的作用。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小学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需要而开设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学科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或体育运动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这不仅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更重要的是,小学课外活动给小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可以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等。通过活动,小学生会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力量,乐于进取和开拓。正是因为课外活动在因材施教方面具有课堂教学不曾具备的优势。所以,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育这个信息传递形式。小学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信息量,对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的脉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老师和家长要经常让小学生看报纸、电影、电视和听广播,让他们及时从中获得信息,以便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和课堂教育相比,小学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较强。从事小学课外活动,往往既要用脑劳动,又要用手劳动。如:制作标本、模型,进行种植、养殖实验、植树、种花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劳动中遇到难题,便需要学生动脑反复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实现了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的目的。小学课外活动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主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处理困难,解决矛盾。在活动中,阅读、观察、收集资料、记录、实验、设计、制作、表演等都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课外活动搞得好,还可以使学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
上一篇:孩子初中毕业去职高,是去外地好些?还是在本地上好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