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世界战争史上,有没有劣势军队围歼优势军队的战例?
罗马,迦太基,执政官在世界战争史上,有没有劣势军队围歼优势军队的战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汉尼拔的战术本质上说是一个时间差战术(阿彻琼斯),汉尼拔的“骑兵合围”与罗马军的“中央突破”都在与时间赛跑。谁先达成谁就是胜者。
但汉尼拔赢的侥幸吗? 不是。汉尼拔在战前做了非常充分的计算和准备。首先,他并不是简单的把高卢新兵置于中间,而是将自己在西班牙一手训练出的最精锐的8000名伊比利亚重步兵,散编进高卢阵型中。这8000名“子弟兵”要作为“粘合剂”保证高卢新兵不会在罗马军的重压下直接崩溃。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超出同时代的战术理解,使得汉尼拔可以在战前做出精确的计算。
第二,汉尼拔是同时代首个创立“预备队”概念的统帅。大致同一时代的西方将领,都普遍缺乏“战斗中控制形势”的概念。包括稍早的亚历山大和皮洛士,都认为所有谋略和战术都应形成与战斗之前,一旦短兵相接,剩下的局势就不在受将领的控制了。或者说,一旦战斗开始,各作战单位都只能按照战前的部署行动。因此在那个时代,战斗开始后,统帅就降格为士兵了。罗马的执政官战死率奇高,就是因为战斗开始后他们都“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去了。而汉尼拔,一定会选择一个利于观察全局的位置,时刻保持对局势的把控。并且他始终会分出一部分“战前没有明确部署任务”的“预备队”,随时投入到紧急的地方。坎尼之战,汉尼拔利用手中的预备队,填补阵线,并且在最后时刻投入两翼。
第三,根据阿庀安的记载,汉尼拔还使用了4个计策。在战前,汉尼拔在远处丘陵背面埋伏了不到2000人,他们负责在战斗开始后,奇袭罗马侧翼。并且他还安排了500名高卢人,在战斗前突然丢掉武器跑向罗马军“诈降”,但这些人都在衣内暗藏匕首,等罗马军将其安置于后方时,伺机刺杀卫兵夺取武器,在罗马后方大营制造混乱。另外汉尼拔还利用了风和阳光。汉尼拔选择的布阵位置在下午时会背对阳光,并且刮顺风,风卷着砂石,再加上阳光,影响了罗马士兵的视力。
阿庀安认为这是制胜的4条策略,但实际上可以看的出来,这4条策略的“直接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在2:1的军力对比下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只能算锦上添花。为什么说“直接作用”?因为我认为,经验丰富的汉尼拔并不是指望这几条计策可以直接的杀死多少罗马人,而是希望造成心理效果。 区区2000人的伏兵和500个只有匕首的诈降部队,对罗马人的实际威胁是很有限的,但在混战中,他们的“捣乱”会让无法了解全局的罗马指挥官和士兵产生心理恐慌:汉尼拔还有援军,大营已经失守……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面对不断后退弯曲的迦太基阵型,产生“唯有中央突破方能扭转乾坤”的想法也就变成罗马人唯一的选择了。而风和阳光,进一步阻止了罗马指挥官对真实形式的掌握。
可以说,汉尼拔构造了战术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陷阱,罗马人直到最后一刻,都认为“冲入包围圈”是获得胜利唯一的选择。即使不是鲍鲁斯,换任何一个罗马执政官,在最关键的时刻,也大概率会做出将侧翼兵力向中军集结的决策。
名将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此。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历史,在佩服汉尼拔的天才和他的坚韧,并且为他的最终失败惋惜的同时,罗马展现出的强大的意志和罗马统治阶层的自我牺牲精神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在坎尼大败之后,意大利已经没有罗马的野战军了,汉尼拔的大军离罗马只有三天的距离,罗马甚至已经破天荒的动员奴隶和罪犯组成首都防卫军团。即使在这种情况,倔强的罗马人依旧拒绝和汉尼拔谈判。当汉尼拔为了试探派出使者询问罗马是否愿意赎回8000名经验丰富的战俘时,“绝不与入侵之敌谈判,绝不在战败时妥协”的罗马人甚至直接拒绝迦太基使者进城。汉尼拔也首次领教到了真正的“罗马力量”。
在16年战争中,罗马执政官、元老院议员、军团将校(以贵族为主)的战死率远远高于普通士兵。在罗马最困难的第13年,面对已经枯竭的财政,罗马元老院在当年执政官李维纳斯的提案下全票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时捐赠法案”,这条法案特殊之处在于,不是规定“捐多少”,而是规定只能“留多少”,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所有元老院议员,只能为自己和妻子儿子各留一枚戒指,妻子和女儿各留一点金子,还有一定数量的铜币,其余所有财产,无论多寡,一律充作军费。这条法案带动了全部罗马市民的大捐献,由于财产都捐给了国家,这一时期很多原本富有的贵族或元老院议员,死后连棺材都买不起。联想到明末崇祯帝筹款的情况,罗马共和国可以称霸地中海的根本原因清晰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简单说下坎尼惨败之后罗马面对的战略形势。 在意大利本土,罗马丧失了最大,也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野战兵团。但即使在坎佩尼亚和南意大利倒戈的情况下,罗马依旧在次年征召起15万人的强大军团。汉尼拔由于无法得到兵源和物资的补充,在意大利仍处于军事劣势。但就算如此,16年间汉尼拔在基本没有获得外部援助的情况下(弟弟马戈从迦太基请来了4000援兵,这是唯一的一次支援),在意大利歼灭了超过20万的罗马军,大小数十战,未尝败绩。
而在意大利以外,罗马处于绝对的战略劣势。
西班牙,汉尼拔的大本营,他的弟弟正在组织下一波的兵力送往意大利,能够阻止他们的是处境甚至比汉尼拔还差的老西庀阿兄弟。
东方,在汉尼拔的拉拢下,马其顿王腓力五世正在集结200艘战舰和强大的马其顿军团,准备跨过亚得里亚海入侵罗马,给这个强国致命一击。
南方,综合国力强于罗马的迦太基,甚至还没动手。仅仅是西班牙总督汉尼拔,就凭一己之力困住了罗马几乎所有的军队,并且蹂躏意大利另其经济濒临崩溃。迦太基正在积极准备军队入侵西西里和撒丁岛。
罗马四面楚歌。
而在这样的“神开局”下,迦太基如何屡战屡败,汉尼拔又是如何在未尝败绩的情况下被迫抛弃所有战马撤回迦太基,并在扎马战役被自己的宿敌西庀阿击败,迦太基由此丧失地中海大国地位沦落为一界城邦,这就是另外一个“神仙也带不动猪队友”的故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这里就举一个昆阳之战: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海宇平”。
上一篇:染蓝绿色的头发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