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世界战争史上,有没有劣势军队围歼优势军队的战例?
罗马,迦太基,执政官在世界战争史上,有没有劣势军队围歼优势军队的战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在世界战争史上,不考虑后勤和天气因素,且双方战斗意志,武器装备,战备组织大致相当的情况下,数量上优势军队被劣势军队包围并歼灭的战例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劣势军队围歼优势军队的战例不胜枚举,看一看我国的解放战争,哪一次大战不是弱势的解放军围歼优势的国民党正规军?打的国民党军队输得是莫名其妙,偌大一个中国就这么活生生的在几百万正规国民党军队手里弄丟了,你就说奇怪不奇怪吧?
虽然这样的战例奇怪是奇怪了一点,但最终也会是一种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自家的家事我就不拿出来举例说明啦,咱们来讲讲发生在1954年越南的奠边府战役。由于二战胜利后,法国又开始惦记起了曾经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区域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企图再次对这些地方实行殖民统治。法国打的如意算盘自然就遭到了已经宣布独立的越南胡志明政权的奋起抵抗,在法国优势兵力面前,越南军队简直就像是一帮拿着土枪的“泥腿子”,哪里有个军人的形象?可就是这帮泥腿子,却凭着为国甘愿赴死的战斗精神,硬生生的把1.6万法军正规部队围歼在了奠边府,任凭法国怎么补给增兵,还是没能让一个法国士兵能逃出包围圈,被俘人员都高达1.1万人,由于当时的越南火力有限,在借助解放军炮兵火力的协助下,对法军一个营一个营的步步蚕食,最终才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同样是越南战争中的溪山机场之战,越南这次包围的敌人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敏锐的美军闻到了昔日不可战胜的对手那熟悉的味道,一度让远在美国的约翰逊总统都诚惶诚恐,每天都在担心守卫溪山机场的美军主力被全部消灭的恐惧之中煎熬,甚至让美军绝望的以为溪山机场就是第二个奠边府。只可惜美军的武器装备实在是太过于优势了,再加上美军轰炸机每天上百吨的不停歇地向越南阵营倾泻炸弹,最终让溪山机场守卫美军有惊无险逃过一劫。但是那种以弱势兵力包围优势军队的战例绝对可以堪称经典,其中令美国大兵脊背发凉的不败对手指得是谁?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吧!
如果题主要去查阅资料,一定还能找出不少这样的战例,我也就讲讲这两个最典型的战例,毕竟以越南游击队跟法国军队和美国大兵比起来,那弱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可是却偏偏就打出这样的战争效果,你就说经典不经典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少胜多的例子很多,但如果必须是“包围”并且“歼灭”的话,最著名的应该是汉尼拔的成名之战“坎尼会战”。在这场会战中,汉尼拔“半数而围”,全歼了罗马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野战军。这一仗是西方军校战史必学的,汉尼拔也因此被认为是西方古代四大名将之一(另外三位是亚历山大,凯撒和拿破仑)。
公元前218年,地中海的两个大国,迦太基和罗马,爆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天才统帅汉尼拔,出人意料的率军从西班牙出发,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并且赶在冬季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第二个这么做还能获得成功是2000年后的拿破仑)。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汉尼拔率领约3万人的军队进入了意大利境内(出发时约9万人),并且在特拉比亚和特拉西美诺连续歼灭约同等数量的罗马军团。前216年,随着强硬派的发罗当选执政官(同期执政官鲍鲁斯相对谨慎),元老院决定集结决定性优势的兵力与汉尼拔决战。为此罗马集结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野战军,16个军团(约9万人),其中骑兵7000,步兵8万。而此时的汉尼拔,通过在高卢补充兵员后,有近5万的兵力,但其中最精锐的是1.2万骑兵,2万名重步兵(1.2w非洲重步兵和8k西班牙重步兵),其余的高卢兵都是炮灰凑数的。所以兵力对比大致为1:2,罗马占绝对优势。
汉尼拔也意识到已经到了决战的时刻,因此早已提前选择战场。在通过一系列掩盖性的行军迷惑罗马人后,汉尼拔突然通过强行军在罗马人反应过来之前出其不意的攻占了罗马军队的粮仓坎尼城。狼狈的罗马军队不得不赶往坎尼面对已经在自己选择好的战场上严阵以待的汉尼拔。
在介绍整个战役之前,先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首先是军队战斗力的对比。
毫无疑问,罗马拥有当时地中海最强大的陆军,其军队在武器装备,战斗力,纪律,和士兵荣誉感方面均超过同期的其他地中海国家。当时的罗马实行的是“血税”制度,即每个成年公民都是服兵役的义务,以此来代替交税。罗马每年年底在进行执政官选举时,根据次年的战略态势决定招募的军队数量并从公民中征召。即使在和平时期,罗马要会维持两个执政官军(4个联合军团,共约5万人)的常备兵力。而这些士兵在和平时期除了保持训练外,还会负责国家道路、广场、神庙等公共设施的修建,同时,这种“公民兵”,会有更强的国家自豪感和荣誉感。因此相比于同时期以雇佣兵为主的其他地中海国家而言,罗马士兵的基本战斗力和战术素养是有明显优势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在当时其他国家的军队任然普遍采用密集重步兵方阵的情况下(士兵肩并肩,使用长矛,对于缺乏训练的士兵,这样易于保持阵型并且稳固士气,但缺乏机动性),罗马军队采用的是被称为“三线阵型”的松散步兵方阵(士兵间隔约1米,使用短剑方便挥砍,这对士兵的基本战术素养要求很高)。在实际作战中,罗马的步兵方阵可以灵活机动,如面对骑兵冲击时,第二线步兵可以迅速进入第一线的空隙形成传统的密集方阵。也可以在战斗中,将第一线的士兵通过第二线的空隙撤到后方修整形成“车轮战”。并且罗马军很早就实现了以“百人队”为最小战术单位的“小队机动”,使得在战场上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在特拉比亚战役之后,汉尼拔就注意到罗马军的这种小队机动在战场上非常有效,并且在当年的冬营期间着手对自己的部队进行改革。
再来看迦太基。迦太基是一个传统的商业帝国,其本国人民根本没有参军的兴趣,国家政策也不要求公民服兵役。因此以商业立国不缺钱的迦太基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雇佣兵制度。而当时的雇佣兵并不是现代概念中的“职业军人”,更准确的说是“临时拉来的壮丁,给与一定的报酬”。当时迦太基的雇佣兵,大多数来源于非洲蛮荒地区的土著民,且成分班杂,甚至语言都不互通。根据阿庀安《罗马史》中的记载,汉尼拔最初区区三万多人的部队里就有20多种语言,汉尼拔身边最多的是各种语言的传令官。在进入意大利并获得高卢士兵的补充后,这支“杂牌军”的构成就更加复杂了。前面也提到,汉尼拔手上最精锐的其实只有3万人,这些是跟随他的父亲哈密尔卡、姐夫哈士德鲁巴常年在西班牙与土著战斗过的士兵,也是迦太基西班牙总督汉尼拔手上真正的“子弟兵”。但即使是这些子弟兵,其自身的战斗力和战术素养也是逊于罗马士兵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整个第二次布匿战争的16年时间里,只要不是汉尼拔亲自指挥的战斗,在同等数量对决下几乎都是罗马军一边倒的获胜(在西班牙战场和西西里战场,罗马军往往即使数量劣势也可以获胜)。但坎尼战役,汉尼拔能够指望的也只有这3万子弟兵了。
上一篇:染蓝绿色的头发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