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红楼梦》的宿命论?
宿命论,红楼梦,宝玉怎样看待《红楼梦》的宿命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整篇《红楼梦》描写了一个四大家族的兴起与没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是一个时代的归宿,也是四个家族的归宿,更是一部伟大著作最终的思想归宿。
谢谢大家的阅读。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是宿命论呢?所谓宿命论是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偶然因素造成,是不可预测,不可预知而又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一种命观。
宿命论是早已有之的一种世界观,最早是源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东方文化中的一派思潮,当时的人类感受冥冥中苍天与人世的变化,而觉得其中有一些必然的定数。
《红楼梦》以“梦”始,以“梦”终,宝玉悟禅机、黛玉葬花、情悟梨香院、闷制风雨词、联诗悲寂寞等情节,一环又一环,声气相通,形成笼罩全书的悲凉之雾。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旋律一直回荡在字里行间。
全书反映了传统大家族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以及隐隐透着作者对于大家族后继无人的悲哀。
它充分地表现了人生的无奈,再怎么尊贵,再怎么自以为是的人,在命运面前也不得不底下尊贵的头颅。
人似乎都只是被拴在命运之绳索上做着无谓蹦跶的蚂蚱,在上天看来似乎既滑稽又可笑。顺应现实,在现实中积极进取也许还能得到更多一点的安慰与快乐。
《红楼梦》是一部命运悲剧,他指向的是个体在不可逆的命运中的无可奈何,有着浓厚的宿命的意味。
因为悲剧是不可逆的,因为身处末世,所以《红楼梦》中那一次次的欢宴一场场狂欢才得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这种美不光光是因为眷恋与怀念或者这种欢快本身激发的欲望与激情,这种美的本质在于它的必然陨落。
所以《红楼梦》中每一场狂欢背面都傅着一层悲凉的粉,而狂欢中的人们大多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秦可卿必于开场的鼎盛之时溘然而逝,她的死及她死前的警戒是一种告知,这种告知表面上是针对于凤姐及曹府众人(但实际上它没能起到任何实质的作用)。
实质上却是指向外在于作品的阅读者,有了这种先于一切的告知(这种告知还包括提示命运的警幻仙曲,但那主要是针对众姐妹个体的命运走向)让整部作品得以从一开始就带上了一种浓浓的宿命色彩。
这种告知让我们得以看出鼎盛的必然毁灭,从而发现每一场狂欢背面的末世情怀,从而体悟作品的悲剧意味,从而感受这种独特的美。
同样源于对花开花落自然轮回的敏感,宝玉喜聚,希望美丽长在欢乐长驻,他的及时行乐是在给这种不顾一切的末世狂欢做注脚。
黛玉喜散,既然美丽终将消亡不如从来没有美过,既然每一次欢乐的聚会终于要散不如从来没有聚过,她的悲剧体验是对这种末世狂欢的必然毁灭的一种揭示。
红楼梦充满着宿命论,但也蕴含着现实主义色彩,但凡开头肆意妄为的,最后都是结局悲惨,抄家外放,甚至家破人亡。而如福报深厚、为人慈爱,为人清正,心底纯良、恪尽职守的人,最后的结局都算圆满。
所以我们看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一直都在警示世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永远不要抱着侥幸之心”。在他的笔下,每一件事都有因果,就算是作恶多端的人,如果曾经做过善事,也多多少少会在某一方面得到一些好的果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过了凡四训的人,都知道,袁了凡在信佛之后,命运的方向改变很大,术数学中有命理学,而且有的也很准,但邵子也说过,算一个人会被水淹死,他不去水边就不会,看完这些后,我们就会懂的,我们命运按照自然规律也许有大体的方向,但这抹不掉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命运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能改变命运的齿轮,怎么改变命运,儒释道三家学说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你认真研读过,就明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辩证的去看,既要看到当时宿命论的局限性,又要看到宿命论在当时社会的积极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印度早期宗教就已经预测,人的灵魂在宇宙漂浮,而肉身只不过是透射到地球的一个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全书反映了传统大家族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以及隐隐透着作者对于大家族后继无人的悲哀。兼且作者受到佛教的影响,宿命论也就很深刻的反应在文中了。譬如,贾家的必然没落,宝黛爱情悲剧、金玉姻缘的悲剧。
上一篇: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我敞开心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