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易经貌似很神奇,但只是一个粗略的原理。这样理解对吗?
易经,周易,阴阳易经貌似很神奇,但只是一个粗略的原理。这样理解对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没有造出“坚船利炮”,晚清的丧权辱国。中华民族几近亡国绝种,这是国人永远的痛、更是任何时代不应被忘记的。
而当我们理性的看待这悲痛的现实,问题决不能简单、粗暴的“甩锅”给中国的“文明”。工艺技术的落后,绝不是文明的落后。这点要特别分别清楚。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看。
真正了解《易经》,就知道其有“象、数、理”,的发展分支。通俗的理解就是“理学”和“数术”的区别,再通俗化就是一方重视精神层面的“理”,一方重视物质层面的“术”。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并不是它的全貌,仅仅是“理”的部分。那“术”的部分呢?不知道,就是失传了呗……你就说可惜不……,也总是那句话能总结“一阴一阳之谓道”。
飞机大炮、舰船利炮、甚至可以拉上现代科技,究其深层次,就是数据的研究与处理,现在叫“大数据”。《易经》里面有数据的啊,最基本的“一阴一阳”,阳用1代替、阴用0代替,这不就是数字化时代,最重要、最基础的“010101”嘛。要知道,《易经》至少两千多年了啊!这比西方真是早太多太多了……切不可妄自菲薄,以我为差啊。
而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身的问题,无敌也是一种问题。文明上下五千年,而王朝的更迭太过频繁。你大看看中国历史,治世少而乱世多。这其中造成多少生灵涂炭、资源浪费。好的工艺、技术,没有得到好的传承,更别说发扬。
秦朝“车同轨”,这是需要一套严格标准的。再早些,越王勾践的那把宝剑,千年后还这般光泽、锋利。这在当时,就是放在现在,这工艺技术难道不高明吗?历代王朝国君、陵寝位置的选择、设计、建造,这是怎样宏大的工程、怎样的工艺技术!但是、但是,没有传承下来啊……
如果中国的工艺、技术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那当今世界的格局,绝不会是这个样子;这是中华儿女的不幸、更是全人类的不幸。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当今的时代,走上了一条,由西方主导、引导的,以掠夺、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科学发展”道路。人类短短两百多年的发展,让这个存在亿万年的星球,已然不堪重负。朋友,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的看看啊。
难道科学发展就一定是破坏环境吗?难道“科学”就只有这样一种模式吗?不、不…,我认为“科学”还有一种模式: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绿色、可持续。就是“东方模式”,建立在东方哲学之上的东方发展模式。
或许该认真审视《易经》、审视我们的文明。
这或许对人类的未来、命运,极具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主要内容是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关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它认为: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王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
《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易》研究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
正如《说卦》所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源头,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古人用《周易》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当然,占测只是其中的一大功能,它还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只要能读懂《周易》,无论是哪一行的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对易经定位的问题。问题中提到“原理”二字,说明题主想从易经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原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这个原理的定义去验证一下易经。
首先看看阴阳思想,阴阳对应统一是易经的核心思想,也是社会的普遍原来,一些学者认为是上古先贤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归纳总结出来,也有人认为是通过对地球昼夜更替总结出来,不管是太阳月亮组成的阴阳还是昼夜交替的阴阳,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里必须有阴还有阳,这就形成了阴阳对应统一,又密不可分的原理。阴阳思想应用其实非常广泛,最常见的也是最抽象的应该数我们的中医,在中医的辩证论治里有对阴阳有详细的就应用,比如什么阴虚阳虚。
再讲一个易经变易的原理。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实践证明确实不存在不变的东西。
第三个讲讲不易原来。易经又认为宇宙中存在不变的东西,是不是感觉和变易原来相矛盾了?其实正是因为有变易才总结出不易原来,这个永恒不变的东西我们传统文化中称之为“道”,说具体点就是规律,意思是所有变的东西都都在遵循一种不变的规律在变化。具体表现还用我们的昼夜交替来说,白天黑夜是复一复在变化,但不变的是这个这个规律。还有四季交替,在易经中叫“元 亨 利 贞”,一年四季在不停的变化,但每年只有四季,这就是不易。
上一篇:我一个211大学毕业,最后却进了县医院检验科,是不是很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