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社科院陈众议提出建议,从严限制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你怎么看?
孩子,培训机构,校外社科院陈众议提出建议,从严限制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后,我是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我爱这个事业。但现在的教育市场已经变味了,很多机构完全是为了钱在工作,所以今年疫情期间开始出现那么多事情。是时候该整顿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赞成。长期以来补课成风,简直泛滥,有的老师学了地下党钻在地下室,有的老师和校长写了保证却私下在家补课,按着学生名单一个个通知学生家长,家长惹不起只好咬牙送去,我们院里有个英语老师提个录音机补英语课,有的当三吧老师,坐吧,写吧,回吧他自己充当看门的坐在外面和别人聊天,学生之间照抄的说话的,自编一段话回家了看着就难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由省级教育厅统一规定时间,寒假允许半个月,暑假允许一个月。其他时间开课的机构和老师一律吊证并巨额罚款。省厅专门派人暗访,当地一个月内发现5起,教育局长主管副局长科长及有关人员警告处分,发现十起记过处分,发现二十起撤职处分!不下狠手是刹不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商业化,长期来说,不利于教育的普及,短期来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由专业教学机构从事教育工作为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校外培训机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状大的,在九十年代前,中国社会上几乎无校外培训机构,社会主体的兴趣爱好培训就是各地的青少年宫,收费很低,参加学习的也基本上是各校推荐的优秀学生或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其他学科类的培训主要是以大学生家教的形式存在。在国家教育产业化的号召下,重点中小学改为私立或民办公助,或直接成立新的民办中小学和高校,这些优质学校可以提前招生、掐尖招生,使得广大家长为了择校纷纷加入校处培训,成绩优秀的想确保优势,成绩中等的也想努力冲冲,成成绩差的死马当活马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快速遍布在大中城市,成为了大部分有中小学生家庭的标配,所以要整治、限定或取缔校外培训机构先要弄清楚培训机构的存在原因。
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有全国性质的大机构,有地方性的霸主,更多的是小机构、小作坊,参与人员素质高低不等、良莠不分、鱼龙混杂,确实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和社会问题,但其他行业就没有这些问题吗?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其实也是有社会培训机构的,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因为这是市场需求,当前,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和治理应着眼于规范和引导,对大、中、小型机构或独立教师采取更适宜的管理方法,不能一切了之或一限了之,使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承担起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严限制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只是前半句,后面还有“持续推动全民阅读”。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提出的建议。
个人对此深表赞同。
作为一名曾经在课外培训机构行业工作过多年的业内人士,我来谈几点个人看法:
1,现在的孩子们学业负担的确很大,虽然学校一再减负,但剩下的时间并未真正留给学生们,反而变成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蛋糕。拿我以前见到的情况来讲,大部分孩子并不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去辅导班上课。有些孩子因为不想上课外辅导班找了各种理由,有些懂事的孩子不敢当着父母的面反抗,却因为上了太多辅导班,回家还得继续写作业,感觉压力太大而埋头痛哭。
说实话,作为老师看着学生们小小年纪就要面临诸多无形的压力,真心替他们难过。而家长们则不以为然,总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别人家的孩子都上辅导班,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落下,就这样你追我赶,而默默承受一切的只是孩子们。
由于中小学期间学业压力过大,孩子们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长此以往,到了真正考上大学需要主动学习知识时,反而没了一点兴趣。
2,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师资力量和办学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地规范。此前,由于校外培训机构门槛相对较低,而且投资相对较小,也成了很多想要创业的人的首选目标。其中一些人根本不懂教育,只是想从中分一杯羹而已。而还有一些中等规模的培训机构为了争夺生源,往往会和在校老师合作,甚至也有个别在职教师自己私下里办班的情况,怎一个“乱”字了得。
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流动性很大,一些人只是为了“赚快钱”,甚至根本没有讲课的能力,而还有一些人只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去的,根本不会用心教学,更谈不上什么认真讲课了。关键这些人在暑假还真的有市场,用一句俗话讲就是“萝卜快了不洗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