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朝灭亡后,“焚书令”为什么没有立即解除呢?
秦朝,刘邦,儒学秦朝灭亡后,“焚书令”为什么没有立即解除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科学技术领域的书。
秦始皇本身也强调“农耕”、兵甲制造、植树之类的富国强兵之法,而这些又都是技术活,需要经验,而经验又被人记载在了书里。所以对于科学技术类的书,秦始皇根本没必要去焚烧之。实施情况也是如此,《史记》记载道:
所不去者,医药容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者,以吏为师。”可见对于科学技术领域的书,是排除在焚烧之列的。
三、由"焚书令"的内容可知,此令所针对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了"四海一"的壮举。然而,统一后的秦朝实在是有点乱,比如说货币、文化等等,这里重点说一下思想文化之乱,焚书令所针对的就是思想文化。
秦国推崇的是法学,比如说非常著名的"商鞅变法";齐鲁大地推崇的是儒学,是儒学的发源地,当时这两大学派名声最大。由于统一后各个地区文化的差异,所以会有很多质疑秦始皇的声音。并且质疑最多的恐怕还是信奉和法学相冲突的儒学的学生。
这些乱象不整治肯定是不行的。而秦始皇为了整治这些乱象确实做了不少事情,统一货币、度量衡等等;在文化方面,为了控制百姓的言论和思想,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实施"焚书令"。而施行"焚书令",对于秦始皇来说有一箭双雕之效,一方面统一愚民的思想,不让他们有反动的念头,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也说过秦始皇"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可以看出贾谊看待"焚书令"这件事上看的也挺透彻的。另一方面是控制儒生的言论,秦始皇此举相当于是把知识局限于朝廷,儒生没有书籍的话,就可能没有办法去研究儒学,就不会向秦始皇说太多"师史"、"以史为鉴"等之类的话,来反对秦始皇。
四、从思想文化入手,谈谈“焚书令”为何在秦灭亡后没有立即解除?
1、“焚书令”所烧毁之书以儒家经典居首,而汉高祖未曾真心喜欢儒学
“焚书令”焚烧之书,居首位的便是儒家典籍,而且儒家典籍被焚烧的数量、种类也最多,而且儒学门派名声亦最大。按理说,儒家最应该首先提倡解除”焚书令“,但是偏偏汉初几代皇帝都不喜欢儒学。首先便是汉高祖。
刘邦出身于底层的贫困人民,本身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跟随大众。刘邦早年时,秦朝推崇法学,用法来治理国家,并且以吏为师,非常排斥儒学。刘邦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就会不自觉的受到环境的影响,就会觉得儒学好像确实没什么用,会对儒学有一种偏见轻视,史书记载:
"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而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再说一下他的手下的百官。百官差不多也是和刘邦一样的出身,早年时都接受过秦朝的"轻儒"的思想,可以说,他们对儒学的轻视在思想上已经根深蒂固了。比如说当时的丞相周勃就是这样:"勃不好文学,每招诸生说士,东向坐而责之: '趣为我语'。"
"治乱世重功能,而轻德行"这是西汉初期时代的非常显著的特点,"轻德行"说的就是当时文武百官包括皇帝都没有注重儒学的思想,没有注重"德行"的宣扬。这种作风导致西汉初期,朝廷的行事作风都较为粗犷,考虑事情不全面、细致。
由于刘邦对儒学的轻视,导致他虽然一直避免重蹈秦朝的覆辙,轻摇赋税、休养生息,但仍然没有解除"焚书令"。
2、西汉初期施行清静无为的治国方针,不需恢复诗、书等“繁绕”之书
一个国家刚刚建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休养生息,减轻战争带来的不好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在位者清静无为,让百姓自由生活。
刘邦在刚建立西汉时就是这样做的。由于刘邦集团整体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再加上受秦文化的影响,"羞文学,好勇武",整体呈现出"质而少文"的特点。所以刘邦休养生息的主要方针就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大体上沿用旧制度。在文化上表现为任期自由发展。说白了就是不管了,而他又在总体上沿用了旧制度,自然"焚书令"也就延续实行了。
总而言之,"焚书令"之所以没有在秦朝灭亡时立即禁止,从思想文化上来说,是因为汉初之时,汉高祖从心眼里不喜欢儒学,更准确地说,是不喜欢思想文化,高祖只知”马上打天下”。另外,再加上连年战乱,百姓急需休养生息,此时也不宜解除“焚书令”,让老百姓陷入诸子百家的观念之争。“焚书令”一定程度上是暗合汉高祖的心理的,所以汉朝初建之时,汉高祖刘邦并未解除焚书令。直到汉献帝即位,方解除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这些流传的书籍大部分不利于封建一统思想,刘邦要是敢解除,那汉朝还能稳定的下来吗?
而且刘邦在世时候关心是如何维持汉朝长远,都在进行一系列打压功臣名将,维护自己子孙统治,更不可能让你这些不利于统治的书出现了。
惠帝虽然解除了焚书令,但是并无多大用处,因为除了儒、道、法三家外,其他家已经都被秦朝律令禁止了,汉朝继承的就是秦朝这些制度,研究过秦制的都知道,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历来就不允许百家思想在秦国进行宣传,可想而知,就算解不解除焚书令,对当时汉朝都已经没多大意义了。
能恢复的最多就是已经被秦篡改过的论语,孔子,孟子,庄子等人书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焚书令\"的实行使大量珍贵的书籍丢失,有人称这次事件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给后世研究古代的\"六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罪恶滔天\"的焚书令,却没有在秦朝灭亡的时候就解除,反而是到汉惠帝时期才解除,这是为何呢?
焚书令并没有在秦朝灭亡后立即解除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记载道:\"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这里的挟书律就是\"焚书令\"。为什么这么说呢?
秦汉时期,一个皇帝的命令为\"制\"或\"诏\"。\"制\"一般是法律之类的,\"诏\"一般为告示之类的。\"诏\"可由当朝的丞相或御史大夫上奏,经皇上的批准,就可变为\"令\"。\"焚书令\"就是这么来的。当这个皇帝死去后,后世若觉得这个仍有必要实行,这个\"令\"就会变为\"律\"。也就是说,\"律\"是\"令\"的发展形态。\"律\"和\"令\"一样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