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孔子治鲁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却被迫周游列国不被重用?
孔子,鲁国,的是为何孔子治鲁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却被迫周游列国不被重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孔子的推动下,鲁定公下令隳三都(拆毁三桓的封邑)。叔孙氏率先遵命拆毁了郈邑,孟孙氏坚持不肯奉命,势力最大季氏表面同意,而季氏家臣公山不狃却带领封邑武装打进了都城曲阜。虽然在孔子指挥下打败了叛军,隳三都也半途而废了。因为隳三都,孔子和三桓之间已产生了裂痕。
与此同时,相邻的齐国不愿意看到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日益强盛,也在设法离间鲁国君臣间的关系。
齐国挑选美女80名、好马120匹送给鲁君,季桓子怂恿鲁定公照单全收后,三天不肯上朝议政。
孔子见当权者如此贪财好色,行事龌龊,胸无大志,带着满心的失望离开了鲁国。
(5)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当时各国诸侯则忙于互相攻伐兼并,扩充版图。国君们看重的是眼前利益、短期利益,没有人肯为宏大的理想高瞻远瞩,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因而孔子只能注定是孤独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听过一句话,儒家不兼纵横难以得光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的历史背景是“礼坏乐崩”!
礼坏乐崩的实质是旧贵族与实权派的权力更迭。王侯将相世袭罔替,若是不出意外位置的数量是不会改变;但是因功着官进爵者不计其数。原本一块蛋糕,是按照预定的比例分配,而后来了一群能力强的,他们因为能力卓著获得了分蛋糕的权力。
老的贵族希望按着一成不变的比例过计划经济,新的实权派希望多劳多得玩市场经济。在总体资源过剩的时候,两者可以兼顾,多余的资源用于满足希望玩市场经济的那群新兴贵族(权臣)的需求。但是一旦产能饱和,没有多余的资源满足渴望“多劳多得者”的欲望,则矛盾就会激化。
孔子的复礼满足了旧贵族的需求,但同时会激起当权青壮派的反感!在礼坏乐崩的时代,是青壮的激进派大于稳健的保守派的一个整体时局,大部分新贵族(权臣)渴望通过努力带来更大的利益。于是,就算孔子的主张符合社会安定的需求,但实质上却触犯了大部分新贵族(权臣)的利益,被驱逐也并不意外。
礼坏乐崩现象的出现,实质反映的是国家的实际生产力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总量。总体上就是供不应求、产不符需!于是强势的人就希望通过强占、掠夺弱者来满足需求。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礼坏乐崩”,重新制定“蛋糕分配规则”或者“规则初始化”的置礼和复礼,其实只是通过抑制实权派的欲望来维系相对平衡,这有个前提,就是需要国家的强制力可以镇压反对者,一旦强制力被打破就又会爆发,解决的根本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使供需关系匹配,则矛盾自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目有毛病。孔子何时治过鲁?孔子如治过鲁,他就不会周游列国去求官了。因孔子讲求的是服从领导做好好顺民,不是从列国中出头的维护现状的道理,所以,在各列国生死存亡迫在眉睫的时侯,孔子走那都是不合时宜的,不受欢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当时中华不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战国都想争雄,统一全国,而不是安详幸福生活。
孔子治鲁,就相当于现在的梵蒂冈。
梵蒂冈可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梵蒂冈外面就不行。保护他的国家,没有足够能力,就会被别人吞掉。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一个笑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