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石门铭与石门颂的区别?
石门,魏碑,摩崖石门铭与石门颂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石门铭》与《石门颂》经常会混淆,张冠李戴,可能很多人会这样吧!
其实,这两种碑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字体,《石门铭》是北魏楷书,《石门颂》是汉代隶书。因两碑都是刻在陕西褒城县褒斜谷石门崖壁,皆以石门命名。
两碑虽书体不同,书风倒有几分相近,都有苍劲凝练的篆隶笔法,笔势与体势跌宕开张、奇崛大气,超逸疏宕,舒展自然,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
而两碑的不同之处
《石门颂》刻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用笔多圆,笔画粗细变化不大,体势更为开张,且带有汉代竹简帛书的作风,如“命”的末一个垂笔都相当长,体现了汉人结字大胆放纵,具飘逸新奇的风韵。
《石门铭》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用笔有方有圆,风姿奇特,结构诡异,时出意外。或上大下小,头重脚轻;或上小下大,上密下疏;或上正下斜,或上下皆斜,无意于匠心经营,一任自然,直似童稚信笔所为,耐人寻味。
总结:《石门颂》是隶书,笔画粗细变化不大,结体较为平正,体势更加开张。
《石门铭》是楷书,笔画有粗有细,有方有圆,结体“颠三倒四,歪七扭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是汉代,早期的隶属,一个是魏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雄壮,一个豪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石门颂是汉隶,石门铭是魏碑。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石门颂》原刻为竖立长方形,20行,行30、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文共655字。藏汉中博物馆。它卷镌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内容为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文辞为王升撰。
《石门颂》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很高。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为汉隶刻石中所罕见。《石门颂》对后世影响很大。
《石门颂》原刻于陕西省褒城县(今汉中市汉台区褒河镇)古褒斜道的南端--东北褒斜谷之石门隧道的西壁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0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现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铭》是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由王远撰文并书丹、武阿仁凿字,属楷书书法作品。摩崖通高175厘米,宽215厘米,原刻于陕西汉中石门东壁,后凿移到汉中博物馆。《石门铭》是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康有为将其列为“神品”,云:“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鹤跨鸾”。
《石门铭》是“石门十三品”之一,记载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废置已久的褒斜道之事。 它与《石门颂》有一脉相承之渊源,但结体更为开阖瑰奇,线条更为流畅跌宕,气势更为激荡奔放,笔墨飞舞,意气风发,恣情挥洒。其结字奇纵,字势飞逸,纵敛随心,顿不停留,挫不迟疑,一泻而下,势不可止,超俗脱凡,仙姿神态,跃然其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石门颂是汉隶,石门铭是魏碑。
《石门颂》和《石门铭》相隔(509-148=361)年,时代的变迁看到了民族精神的变化。
上一篇:没有娘家人祝福的婚姻,是否幸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