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史上所说的古代禅让,真的甘心把帝位传给外姓人家吗?
大禹,帝位,黄帝史上所说的古代禅让,真的甘心把帝位传给外姓人家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诚邀!尧、舜一直是儒家非常推崇的圣明君主,是中国上古时代的贤君典范。尧禅位于舜的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儒家主流认为,尧舜禅让的故事提现了以人为本,选贤举能,大公无私的传统美德,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罔顾民生社稷。但是其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却引起了后人诸多怀疑。
《荀子》一书中就记载了荀子对于此事的看法:\"夫曰尧山位于舜,虚言也,是浅者之传也,陋者之说也\"。
《韩非子》中则说,舜逼尧,禹逼舜,武王伐纣,人臣弑其君者也。
《竹书纪年》中说:\"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使其父子不得相见\"。
《尚书》最早记载尧舜禅让的事,但是有不少学者怀疑《尚书》记载的真实性,倾向于《尚书》是经过后世人篡改的。
历史上真正明确第一个接受禅让当皇帝的就是曹丕了。曹丕为了当皇帝,逼迫汉献帝行尧舜禅让之事,汉献帝虽不愿意,但也没有能力反抗,礼仪结束后,曹丕高兴的说,终于知道了尧舜禅让是怎么一回事了。身处权利最高位置的人,所感受到的,应该更接近于事实吧!曹丕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因为后面篡位的臣子,都把他这一套学了去,司马炎是禅让做了皇帝,魏晋南北朝,禅让一直不断重演,这其中几乎全部都是为争夺权利而走的一套象征性的仪式。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批注中就有\"尧幽舜,舜野死\"。尧舜禅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很难在考证出来,但是个人还是认为所谓的禅让只不过是儒家为了宣传仁义道德二进行的历史虚构而已,真实的权利斗争远比表面上看到的更为凶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旅行者说文史,我有靠谱回答。
中国上古时代的禅让制度,其实类似现在的选举制度。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部落首领除了要带着大家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跟其他部落作战。所以,当上一任首领因为身体原因不再胜任的时候,就会在部落里重新选举呼声最高的一个人来接任大权,成为下一任的首领。由于,这种权力的接力跟血统和身份无关,只要有点能耐,打仗的时候不怕死,农业生产的时候不怕累,都有资格成为首领的候选人。
千百年来,但凡提及古圣先贤,大家自然就想到了尧、舜、禹这三位部落首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禅让的美德,但是,事实难道真的如此吗?
据先秦史书记载,尧在位70年后,其子丹朱不成器,不得百姓爱戴。尧为了保证自己辛苦经营的部落不被其他部落吞并,就倚重舜来管理部落。舜在民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在这种情况下,舜即使想把帝位传给丹朱恐怕也不现实了。所以,韩非子才说出了:“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的狠话。
《尚书》是记载最早禅让的史书,但是,它同时还记载“尧使舜嗣位,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四罪而天下服。”舜即位以后,立刻就将共工、欢兜、鲧流放到外地,才使天下臣服的,由些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舜当时并不能让部落内部的人都服从他,甚至像共工等人还反对他的即位。
《史记》记载:“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这句话是说,舜六十一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在位三十九年,南巡的时候不幸死于途中。这些记载就令人怀疑,试问已经百岁高龄的尧为什么还要南巡?所以,战国时魏国史书《竹书纪年》认为,舜不是南巡,而是被大禹流放到了南方,以报当初舜流放其父鲧之仇。
不管是《史记》的记载符合真实历史,还是《竹书纪年》更接受历史真相,总之,舜的死令人生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禅让这个词事实上含义是比较宽泛的。禅让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其一为“内禅”,其二为“外禅”。所谓“内禅”指的就是统治者把权位传给同姓人。事实上内禅也就是世袭制了。家天下皇位一代一代在一个家族内部传承,这就是世袭制,也就是“内禅”。而“外禅”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认为的禅让了,统治者在经历不济时,把统治权位让给其他人。这个其他人指的就是外姓之人。
很多人认为禅让,把权利地位让给外人这种传承形式存在于三皇五帝时代。但这个观点是明显错误的。事实上三皇五帝时期是两个时期的统称。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它是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同样三皇五帝时期,也分为三皇时期和五帝时期。三皇时期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燧人、伏羲、神农这三皇事实上都姓风,所以他们之间统治权力交替就完全称不上我们理论意义上的禅让,最多算是内禅,同姓之间的权位传承。
五帝时期虽然名义上是“公天下”时代,但根本上五帝时期还是实行的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五帝时代从黄帝开始,他禅让给了少昊,少昊又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先传位于孺帝,但孺帝早夭,所以帝位由颛顼族子喾继承。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他之后又传位给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从黄帝到帝挚,他们都是属于内禅,因为他们都姓姬。直到帝挚开始,他才把权位传给了外姓人,所以说三皇五帝时期,只有最后的结尾部分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实行了外禅,但这个所谓的外禅也不彻底,毕竟虽然不是同姓,但还是后辈子侄。
上一篇:屌丝怎么在互联网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