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史上所说的古代禅让,真的甘心把帝位传给外姓人家吗?
大禹,帝位,黄帝史上所说的古代禅让,真的甘心把帝位传给外姓人家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根据《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当时的神农氏统治力量已经相当薄弱,四方不宁。公孙轩辕不断发展势力,先后与炎帝部落、蚩尤部落进行过几次激烈的战争,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从而代替了神农统治,建立了黄帝政权。
黄帝一共生了25个儿子,其中他所娶的西陵国的嫘祖,被封为正妃。正妃所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另一个叫昌意。
二儿子娶了蜀山氏的女儿,生下高阳,黄帝死后,高阳继位,也就是颛顼帝。虽然黄帝没有传位给儿子,但传给了他的嫡孙。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没再继位,但帝位又转到大儿子后人手里。
黄帝的大儿子玄嚣生子蛟极,蛟极又生下帝喾高辛,帝喾高辛也就是黄帝的嫡曾孙。帝喾娶了娵訾(jū zī)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还娶了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
帝喾死后,大儿子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政绩平平,于是就把帝位让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放勋登位。放勋就是帝尧。也就是说,尧帝是黄帝的五世孙。
黄帝在位时间很长,两个儿子都没机会坐坐,而是让老二生的孙子坐了。老二家孙子坐完,帝位又回到老大家。老大家的长子次子之间有次平辈继承。
帝尧老了以后,大家建议他的儿子丹朱继位,尧并不认可,觉得儿子德行不好,怕把天下带坏了,最后推荐了虞舜。
其实虞舜也不是外人。我们再来捋一次。当年黄帝生下昌意,昌意生下颛顼,颛顼又生下穷蝉和鲧,穷蝉生下敬康,敬康生下句望,句望生下桥牛,桥牛生下瞽叟,瞽叟又生下虞舜,也叫重华。看看,是不是一脉相承的?现在帝位又回到了黄帝的次子家。帝尧经过反复考察,不知是为了考验虞舜的德行,还是为了结亲固好,又把自已的两个女儿一起嫁给虞舜,最后把帝位传给舜了。
等舜老了,也来表演当年帝尧那套禅让把戏。经过三番五次的研究,因大禹治水有功,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其实大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算下来,大禹的辈份要比舜大得多。可能是长房辈份都比较小吧,古来各个老家族中,也尽有这种穷大辈的情况,有很多拄拐的孙子与吃奶的爷爷共处。
等到禹的后代,就不再这么玩了,夏启继位以后,建立夏朝。当然也可能存在隔代或同代继承的情况。
后世儒家子弟,特别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推崇这段美好的历史。不管到哪里,在游说诸候王时,开首先讲:昔者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大家都应当实行仁政,消除杀伐等等。然而并没有多少人买他们的帐。原因可能就是他们过度的把这段历史美化了吧。
最可笑的是,战国时期燕王哙,在人们忽悠之下,把王位传给了与已没有血缘关系的子之。造成国内大乱,几尽灭国。
总起来看,这段历史,存在不直接传给嫡子的情况,但帝权并没有旁落到外姓之家。其实在后来的朝代里,也有很多同姓非嫡子孙继位的情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个人认为禅让制更多的是古人对上古时代一种美好的幻想吧,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自从周朝开始至司马迁写史记这段时间,几乎整个中华大地都是出于战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人们迫切的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所以这时候塑造出上古时代君王贤明,百姓和睦,人人安居乐业的现象是有必要的。再来说禅让制的本质是传贤不传亲,但是贤明之人那么多,标准又是什么?接位的人如果手下没有一定的势力会平稳的交接政权吗?为什么尧传给舜之前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了呢?据说,尧当了70年的皇帝,而一开始他并非要把皇位传给舜,而是打算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然而他的儿子却非常不成气候,可以用烂泥扶不上墙来说。而当时的舜已经摄政,而且百姓也非常拥护他。而且舜还是尧的女婿,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面对自己无能的儿子,把位置传给舜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这无非也就是亲中选贤罢了。
根据当时的政局来说,就算舜不逼死尧,尧也会把位置传给他,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一家人,何谈大公无私,又何谈禅让呢?
然而舜就没有那么好命了,有很大几率是被大禹给逼死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大禹也正因为治水有功,获得了百姓的拥护,同时在政治领域也获得了一席地位,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大禹的父亲鲧是被舜给杀掉的。
而舜的死因也很蹊跷,当年他年老体衰,却被大禹逼迫去南方巡查,而他就死于巡查的路上。其中《史记》和《竹书纪年》都说舜是这样死的,然而《史记》中只说他死于路上,而《竹书纪年》中却说是大禹逼舜去南巡的。
大家想想一个年老体衰的老人,闲的没事去南巡干嘛?所以《竹书纪年》的说法更为合理,而且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大禹逼死舜,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历史上还有很多皇帝,自称是通过禅让获得皇位,其中三国时期的曹丕就称自己是通过禅让得到的皇位,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这里的门道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尧、舜、禹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舜、禹是颛顼的子孙,颛顼是黄帝的孙子,虽然有明争暗斗,不过归根结底人家还是一个家族的人。
历史上所谓的禅让,只是百姓心中理想化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忽悠老百姓的一种手段,当时有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看破却没人说破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不可以?
古代把责任放在第一位,那时还没有什么权力!比如舜让鲧治水,鲧治水失败,被杀了头!可见禅让是禅让责任,根本没有什么特权和利益的!中国在秦始皇极统治前,多次出现不愿意继承王位而逃跑的事情,如古公亶父的大儿子季历让位给二儿子,二儿子让位给三儿子,三儿子的儿子就是周文王姬昌。秦始皇以后为什么没有禅让的?因为权力!拥有权力就能决定别人的生死!所以,恢复禅让制,只要给权力戴上紧㧜咒,让人民拥有咒语,一旦违背人民意愿,人民念念咒语,让当权者痛得满地打滚就行了!
上一篇:屌丝怎么在互联网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