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学生就业该何去何从?
自己的,能力,工作大学生就业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己今年也是即将毕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今年将近60%~80%的应届毕业生还为找到实习的单位,或者是合适的工作。原因有如下几点:
1、受疫情影响,国家经济整体出现萎靡,虽然现在国家加快生产复苏经济,可是仍然恢复期需要一定的时间。
2.响应国家政府的相关政策,在家待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国内疫情很多省份已经实现了零增长,但是疫情还未结束。国外疫情还很严重,境外输入也不容小觑。
3.高校在疫情期间,不支持在校大学生外出实习,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持大学生在家办公,线上办公。没办法线上办公的暂时停止实习。
4.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每年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国家有很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创业
5.在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可以多关注有关的招聘的公众号,官网,积极线上投简历,先就业再择业。大学生不要眼高手低,毕竟今年整个行业的经济都还未全面复苏。
最后送给各位应届大学生几句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加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方面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在逐年攀升,工作岗位数量和毕业生的增长的数量呈现不平衡的状态,让毕业生的就业显得尤为激烈,同时也牵动着很多家长的心。
另一方面各个媒体的报道,让大家在脑海中就认为“就业难”是常态,大脑中形成了这种“固定看法”。加上家长的期望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与就业选择。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一、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岗位的影响
从行业看,在疫情中恢复最快的行业为医疗设备、互联网和制药,旅游、餐饮、酒店等线下生活消费行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岗位减少。
从职位来看,受到影响最大的主要为初级岗位,中高级岗位受影响较小。
二、自我定位的不准确
毕业生因为是第一次找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方向可能还不太确定。很多同学在找工作时,对于工作的方向一直是很模糊的,其实这样不明确的自我定位也不利于找工作!
现在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三个因素: 工作位置、公司前景以及薪资待遇。很多毕业生喜欢到一线城市发展,认为工作机会更多,但正是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就造成大城市毕业生求职扎堆的现象,增加了大城市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三、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很多学生在就业时,会选择跨专业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相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现在很多高校学的都是理论性知识,以素质教育为主,少了实践课程。
疫情会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什么影响?
一 、就业观念转变
1、更倾向于有发展的行业
在本次疫情期间有很多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餐饮行业、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等,同时也有发展的更好的行业,比如在线教育、生鲜电商、游戏和医疗行业等,在其他行业都在裁员减薪的情况下,这些发展的好的行业在招人加薪,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另外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个人成长也会比较快,所以更多人会倾向于有发展的行业。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快速增长的行业不多了,行业只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选择,更多的是要看自己想做什么。
2、更倾向于有价值有保障工作
李兰娟院士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说了一段话上了热搜,她说:“这次疫情过后,希望国家能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明白偶像的真正含义!”这促进我们很多人思考工作的意义是什么?除了养家糊口、除了过更好的生活,还要考虑工作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很多人会倾向于500强等上市的大公司的工作和国企的工作,因为这些公司的稳定性强,抗风险能力强,当别人为自己所在小公司会不会裁员减薪困扰时,你所在的大公司仍然会正常发工资,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会很稳定。当然这是相对的,不是说大公司就不会裁员,只是相对于大多数小公司而言会更有保障一些,另外在享受大公司的稳定待遇的同时,也要承受相应的工作强度适应并不灵活的3、工作更多人考虑回家乡发展
这次疫情可能让大家在家里度过了一个最长的假期,很多人之前都会向往到大城市发展,但这次疫情可能会让大家有一个不一样的思考,那就是考虑回家乡发展,不一定会这么做,只是考虑而已。Boss直聘上有人做了一个提问“经历此次疫情,是否考虑留在家乡发展?”主要是社会人士的回答,148个回答中,63%的人表示会考虑,理由是外面太累不稳定离家近陪父母家里饭菜香等等;37%的表示不考虑,理由是机遇少工资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等。
在疫情期间,大城市很多餐馆不开门,自己不会做饭的人回去可能只能吃泡面,在家就不用,如果疫情控制不住,待在大城市要比在家危险的多,所以很多家长会让孩子不要回大城市工作了,也有很多人会考虑先家乡发展,等疫情彻底结束以后再去大城市发展。
另外经济和现实因素也会影响毕业生考虑回家乡发展,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线城市为例,假设每月工资8K,14薪,全年工资收入11.2w,看着挺多的,每月五险一金占比22%,房租占比20%,假设公司不提供伙食和班车,每月吃饭坐车占比20%,除去娱乐每月工资所剩(即真正能转到的钱)是38%,即3040元,一年实际收入大概5w左右。这是很多毕业生的经济现状,如果在家乡能找到一个工作不累挣的不少的工作的话,我相信有很毕业生以后是愿意回到家乡发展的。
二、就业机会改变
1、就业岗位缩减
2019年毕业生人数是834万,2020年预计毕业生人数是874万,待就业人口增加40万,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不详,新增针对大学生开放的岗位数量不详,没有找到具体的数据,可以推测一下,中国大部分就业岗位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多数中小企业受这次疫情影响严重,要减少支出保证现金流,所以应该会减少或延迟招人,特别是针对没有经验的毕业生。所以短期内针对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岗位应该是减少的。
如果没有这次的疫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会是怎样?
答:可能也好不到哪去。
2、就业竞争激烈
就好像以前是50个人争取40个岗位,80%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现在是100人争取50个岗位,只有50%的人能找到工作。按现在的情况看每年的毕业生数量都是增长的,如果每年针对毕业生的新增岗位数量小于新增的就业人数,从整体数量来看,就会出现竞争,就会有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新增岗位数量越少则竞争越激烈。是否增加岗位受整个经济环境和公司的经营影响,这些都是毕业生们无法控制的,所以,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毕业生们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上一篇:美国新冠肺炎确诊150万,死亡近十万,国内公知怎么辩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