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氨基酸叶面肥是什么生产出来的?
氨基酸,豆粉,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是什么生产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氨基酸叶面肥是什么生产出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氨基酸叶面肥是怎么生产的?氨基酸叶面肥作为一种全营养性的水溶性肥料在农业施肥中扮演重要角色。
氨基酸叶面肥生产工艺:
第一步,原料准备,大豆粉(含水量为12%)、红糖、米醋等。
第二步,原料配制混合,按1:100比例,即100公斤大豆粉,拌1公斤金宝贝氨基酸叶面肥发酵剂,一定要搅拌均匀,此过程可称为菌剂接种。
第三步,往接种完菌剂的大豆粉中加入糖醋水,将大豆粉物料的含水量调到55-60%。
第四步,静置发酵,调好含水量的大豆粉物料,自然放置12小时,这一过程可称为“座菌”将自然放置的待发酵物料及时移到水泥池或大缸堆积发酵。为确保通气,堆积厚度一般不超过60厘米为好,堆积完毕后,上面盖上纱布或塑料布,并注意做到保温、保湿、保洁。
第五步,温度控制与调整,7~10天的发酵温度应保持在20-25℃以上,累计发酵温度达300-400℃时,可翻倒一次,翻动后立即盖上覆盖物,促使其继续发酵,等到累计发酵温度达到600℃以上(20-25天),发酵料成块,臭味基本消失,可停止发酵,
第六步,原液提取,将发酵好的肥料用浓度为5%的红糖水浸泡,然后将可提取氨基酸溶液即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氨基酸在作物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使用可提高作物抗病性,改善品质,又因其能刺激调节作物快速生长,促进营养吸收,提高光合作用等方面作用显著!那么把它添加到叶面肥中怎么做呢?
氨基酸叶面肥制作流程:
1.利用大豆粉加氨基酸叶面肥发酵剂就可以制作了,首先得准备容器,把准备好的原料倒进容器中,称好大豆粉比例,测定含水率为12%,再准备红糖和米醋。
2.调整配比。按1:100,即100公斤大豆粉1公斤氨基酸叶面肥发酵剂,搅拌均匀,再往搅拌均匀的大豆粉加入糖醋水,糖醋水分别是5%和3%,此全部含水量为50公斤左右,而大豆粉自带12公斤水和糖醋水48公斤左右。
3.将调理好的原料自然放置。自然放置12小时,在进行下一步操作。
4.堆积发酵。将放置12小时的原料放到水泥池或者大缸大桶中堆积发酵,为了保持通风透气,堆积厚度不得超60厘米,上面盖纱布保温保湿保洁!发酵7-10天保持温度 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以上累计发酵350摄氏度左右,可翻到一次马上盖上纱布继续发酵,等到20-25天发酵温度达600摄氏度以上停止发酵,及时取出晒一天。
5.浸泡原料和提取。用晒干的原料放到容器,用1公斤发酵物和5公斤红糖水浸泡,浸泡5-15天,浸泡完一般没有臭味液体深棕色,然后用真空泵提取氨基酸水包装好放阴凉处。
好了制作流程就是这么多了!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氨基酸叶面肥是怎么生产的?氨基酸叶面肥作为一种全营养性的水溶性肥料在农业施肥中扮演重要角色。
氨基酸叶面肥生产工艺:
第一步,原料准备,大豆粉(含水量为12%)、红糖、米醋等。
第二步,原料配制混合,按1:100比例,即100公斤大豆粉,拌1公斤金宝贝氨基酸叶面肥发酵剂,一定要搅拌均匀,此过程可称为菌剂接种。
第三步,往接种完菌剂的大豆粉中加入糖醋水,将大豆粉物料的含水量调到55-60%。
第四步,静置发酵,调好含水量的大豆粉物料,自然放置12小时,这一过程可称为“座菌”将自然放置的待发酵物料及时移到水泥池或大缸堆积发酵。为确保通气,堆积厚度一般不超过60厘米为好,堆积完毕后,上面盖上纱布或塑料布,并注意做到保温、保湿、保洁。
第五步,温度控制与调整,7~10天的发酵温度应保持在20-25℃以上,累计发酵温度达300-400℃时,可翻倒一次,翻动后立即盖上覆盖物,促使其继续发酵,等到累计发酵温度达到600℃以上(20-25天),发酵料成块,臭味基本消失,可停止发酵,
第六步,原液提取,将发酵好的肥料用浓度为5%的红糖水浸泡,然后将可提取氨基酸溶液即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氨基酸叶面肥是怎么生产的?氨基酸叶面肥作为一种全营养性的水溶性肥料在农业施肥中扮演重要角色。
氨基酸叶面肥生产工艺:
第一步,原料准备,大豆粉(含水量为12%)、红糖、米醋等。
第二步,原料配制混合,按1:100比例,即100公斤大豆粉,拌1公斤金宝贝氨基酸叶面肥发酵剂,一定要搅拌均匀,此过程可称为菌剂接种。
第三步,往接种完菌剂的大豆粉中加入糖醋水,将大豆粉物料的含水量调到55-60%。
第四步,静置发酵,调好含水量的大豆粉物料,自然放置12小时,这一过程可称为“座菌”将自然放置的待发酵物料及时移到水泥池或大缸堆积发酵。为确保通气,堆积厚度一般不超过60厘米为好,堆积完毕后,上面盖上纱布或塑料布,并注意做到保温、保湿、保洁。
第五步,温度控制与调整,7~10天的发酵温度应保持在20-25℃以上,累计发酵温度达300-400℃时,可翻倒一次,翻动后立即盖上覆盖物,促使其继续发酵,等到累计发酵温度达到600℃以上(20-25天),发酵料成块,臭味基本消失,可停止发酵,
第六步,原液提取,将发酵好的肥料用浓度为5%的红糖水浸泡,然后将可提取氨基酸溶液即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