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校园霸凌?学校与老师应该如何做?
校园,学校,学生如何看待校园霸凌?学校与老师应该如何做?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很多时候,校园霸凌,学生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老师,那告诉老师以后,老师也只是一笔带过,事情就慢慢开始越来越糟,那学校应该如何做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校园霸凌,也就是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危害学生安全,危害学生健康的一种严重违纪、违法行为。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曝光了一些严重的校园欺凌案件,有的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造成学生被欺凌,学生重伤以致死亡,肇事者也得到了应有的惩处,有的被判处有期徒刑。
为此,教育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联合下文,要求严厉惩处校园欺凌,彻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预防校园欺凌学校和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学校应严厉打击校园欺凌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该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严厉打击各种校园欺凌现象,一经发现绝不手软,不给个别学生留有幻想,留有余地。
校园欺凌现象应做到预防为主,未雨绸缪,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校园欺凌严肃处置,从重从快。
第二、建立预防校园欺凌的机制、体制。
通过政教处、团委会、班主任,建立健全网络化、精细化的预防校园欺凌的机制体制。
建立举报箱,鼓励学生发现线索,及时告诉老师、学校。班主任讲清楚校园欺凌的危害,召开防止校园欺凌大会和主题班会,营造和谐校园的环境,到防止校园欺凌高压态势。
第三、通过公安机关法制报告会,给学生讲清楚校园欺凌的危害。
邀请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人员到学校做报告。 讲解校园欺凌危害,普及法律知识,通过案例教育学生认清校园欺凌的重大危害。培养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增强法律意识,杜绝校园欺凌。
第四、家校合作,关注校园欺凌,防止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措施,交给学生,防止校园欺凌的办法和知识。要求家长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状况,如果受到校园欺凌,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帮助解决。
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感兴趣,请关注我,我们共同探讨有关教育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很好,校园霸凌一直都在,有诸多因素导致的,我认为应该分类对待,采取不同的策略,降低或者消除霸凌现象的出现,大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摸清霸凌的人的性格特征,了解形成的原因,分类别,可以分为!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等。
第二,对霸凌的学生根据成因采取谈话法、家访法、团队活动法、结对辅导法等进行矫正。
第三,动员家长或者他的亲人开展亲子教育,树立真正确的人生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制止校园霸凌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它的危害性大,有时会摧毁当事人的前途甚至毁坏一个家庭。
校园霸凌是指未成年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长期存在校园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校园霸凌以儿童同辈群体为对象;以校园为主要场所;方式多样,包括言语与肢体甚至网络霸凌等方式;长期存在,非偶然性。
简单来说,校园霸凌是指广泛存在于校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健康的各种侵犯行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霸凌作为一种新的霸凌方式也应引起关注。
为何频频出现校园霸凌现象?让我们从心理学视角来探究一下。
中国自古就有“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其实在心理学也有其理论依据,儿童的成长是一个模仿周围人行为的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不如身教,当父母行为充满侵犯的倾向,必然会导致儿童侵犯性行为的增加。
当人们生气的时候,往往有一种想要发泄的感觉,而当这种感觉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如运动、听音乐等)来疏导,就很有可能导致侵犯行为发生,就如同我们常说的“不要在火上浇油”。
当未成年的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或者遭到老师批评时,由于年龄缘故,控制力相比成人更低,侵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
“小孩子不懂事”是几乎遍及社会的一个言论,相比较成年人,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确不成熟,但这种纵容的风气,无疑会导致社会对于校园霸凌现象的忽视,对霸凌者缺乏惩罚性抑制,无疑会更助长霸凌者的行为。
当然,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方方面面,这其中不仅仅涉及霸凌者与被霸凌者,而应从更广泛的角度关注家庭、学校、社会在其中所起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校园霸凌,危害的不仅仅是两个未成年人,更是两个家庭,更是整个社会风气,文化乃至民族未来发展,针对这一社会问题,该怎么来解决呢?
广东最新出台的管理办法,无疑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一种进步,尤其涉及网络霸凌部分管理办法,更是顺应时代的一大亮点。
其中对于“绰号”这种不少成年人自认为“小事”,实则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也体现了换位的贴心。为广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大大点赞。
任何法律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制定,更在于施行,而这其中涉及最重要的主体就是学校。
学校作为系统培养公民的场所,要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独特作用,发挥教育所具备的独特威力,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独特心理特点,运用恰当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针对性的预防校园暴力,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社会协同努力,重视家风教育
上一篇:懂法律的朋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