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该不该重点扶持某些学校?成为热门?
学校,热门,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该不该重点扶持某些学校?成为热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义务教育阶段该不该重点扶持某些学校?成为热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义务教育阶段该不该重点扶持某些学校?成为热门?"
我是"明观先生",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启发。
针对你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不应该!理由如下:
1、"义务教育"是全覆盖性的国家战略
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国家提出了"义务教育"的国家战略,并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费用。在此安排下,所有适龄的孩子都应该接受9年制义务教育,这是国民该进的义务!
进入教育不是目的,目的是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以同一标准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既要追求教育公平,又要统一培养标准,那么,国家就不能重点扶持某些学校,这将失去公平的前提条件,也会打破同一标准的衡量线!
2、所谓"热门"--- 何解?何用?何安?
(1)何解?
"热门"的意思是学校要有卖点,要吸引眼球,要万人争抢
(2)何用?
"热门"让学校名声在外,可以彰显某些领导治校的功绩!
"热门"必然万人关注,万人争抢,带来的是滚滚的财源!
"热门"使得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带来更过的好处!
(3)何安?
教育资源本就稀缺,各地的教育资源又极不平衡。而义务教育的目标又很明确,国家一直尽力在平衡资源、力保公平。却有人提出要重点扶持和打造某些"热门"学校,给本就不平衡的资源和公平性雪上加霜,对于绝大多数享受不到更好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的学生,你心何安?!
欢迎你也发表你的观点,可以争鸣,咱们一起私信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义务教育阶段不该重点扶持某些学校成为热门学校!原因如下:
第一、有热门学校就有冷门学校,热门学校老师累,冷门学校老师闲!义务教育阶段是所有义务阶段的学生都该接受教育。热门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想去。这样导致热门学校学生爆涨,热门收不完的学生,冷门学校缺少学生,甚致没有学生。 这样会导致冷门学校资源浪费。热门学校老师累死,冷门学校老师闲起。
第二、扶持热门学校苦了一些家长,苦了一些孩子。大家都想挤热门学校!热门学校教室有限,老师有限……资源有限的热门学校,在众多的生源中选了有选,那些学生为了在竟选中取胜,学生们没有学余时间,时间都拿去补奥数,拔尖培训!学生失去自由玩耍的时间。为读热门学校,学生不断的培训,家长不停的出钱。为了一个本该读的义务教育,弄得家长孩子都忙碌。这个热门学校不该扶持,早该取缔!
第三
、义务教育全民教育。学生在这义务教育阶段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学生刚进学校,就给学生贴上了等级标签。小小的年龄就去体会等级!读书应该因材施教,但是义务教育为了全民素质提高,学生刚刚接受教育,大家不能定出哪个孩子就是读书的料。热门学校打击了热门外的学生与家长!让热门外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宜读书!大家应该还给学生公平!让大家有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
为了全
民更好发展,为了老师们正常教育,为了家长们更有信心支持教育。我们不该支持热门学校,应该支持学生就近读书!取消热门学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这是国家意志的完整表达。从2006年6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路,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可以说,党和国家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对包括学生入学机会和权利、区域发展、城乡、校际及质量等八个均衡发展进行阐述。目前我们看到或正在经历的“公民同招”、“县管校聘”等政策措施都是具体体现。
但我认为,教育均衡并不排斥名校(题主所说的热门学校)的扶持与发展。
名校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我们可以细心的盘点一下我们身边或者是那些知名的学校,他们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就拿北京的景山学校(它集小学、初中、高中与一体)来说,位于伟大祖国的首都市中心,区位优势自不必说。1983年9月小平同志为教育做的三个面向题词就是在景山学校。结合目前的房价,即使按照目前义务教育段“零择校”就近入学政策,你说它的生源质量会差吗?再看看上海静安区第一实验小学,有号称民国教育四圣人之一的陈鹤琴先生于1928年创办,考虑到它的历史背景、区位优势、教育传承等,成为热门学校也就不奇怪了。
教育需要品牌效应
如同我们提到美国教育自然想到耶鲁、哈佛,讲到英国大学必提剑桥、牛津一样,一个国家的教育是需要有品牌效应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扬名立万,更是对其他学校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我们许多义务教育段的名校,它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只有令人羡慕的教学质量,更有让人深思的教育理念。比如上面提到的静安区第一实验小学,他们的“生活教育”理念几十年来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均衡教育是“以强带弱”,不是“杀富济贫”
我们推动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要减少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甚至是校际差距,但这不是说让名校就地留等,让其他学校慢慢追赶。也不是要削弱名校资源以达到均衡的效果。目前政府鼓励发达地区支援落后地区就是要“以强带弱”,逐步缩小差距。
作为一名义务教育段的老师,我深知教育均衡发展的艰难。希望今后国家能在政策上继续加大力度,让教育均衡成为一个美丽的现实,切不可让它停留在设想太久。
上一篇:一个人在荒野被困如何找水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