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代的开国皇帝都没有留下什么著作?
皇帝,著作,刘邦为什么古代的开国皇帝都没有留下什么著作?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古代的开国皇帝都没有留下什么著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古代的开国皇帝没有留下什么著作,我猜你指的主要是文学著作方面。
一,有的开国皇帝出生穷,穷则思变,要不然也不会造反。他们没读过什么书,自然也没啥文化写书。都只能穿草鞋了,何不搏一搏,万一有机会穿上皮鞋呢?典型案例朱元璋。
二,既然是开国皇帝,登基之前少不了得上马打天下,整天东奔西走,四处征战,能安心吃上口热乎饭都不错了。登基后,还有好多收尾要处理,比方说建立朝纲,处理功臣等等,很少有闲情逸致写书立著。
三,也不能说开国皇帝都没留下著作,刘邦还亲自写过《大风歌》《鸿鹄歌》呢。朱元璋还组织编撰了《皇明祖训》呢,虽然不是老朱亲自动手写的,他得召集员工吧,得付员工工资吧。
最后,开国皇帝打下了万里江山给子孙后代,这不就是最好的著作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开国皇帝留下的是江山,而不是著作。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马背之上打江山、太平年里著文章!
开国皇帝打江山靠的是杀伐果敢、知人善用、长袖善舞、审时度势。这些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实践。
善于实践并坚持的强人,一般理论能力相对较弱。
强人都忙着折腾去了,哪有时间顾得上在那嘚吧嘚呢?
想想看,哪一个主公背后没有几个学识渊博、智谋不凡的神仙门客,但是他们再博学聪识,也只能充当丞相的角色,而不能成为主君。
再想想看,很多开国君主文化水平都不高,却泥腿子里出皇帝,硬是打出了天下。
比如小流氓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泗水亭长加上街头混混而已,大字认识几个,文章却写不下几篇,更别说写书了。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大汉的开国君王。
比如叫花子加小和尚出身的朱元璋,识字更是少得可怜,但是却能一步步向上拼杀,最终建立大明王朝。但是说到文化水平,他连个秀才都差的远。你让他写什么书。
文臣治世,武将开国!
因为,打江山是要流血的!
再看那些亡国的君主,确实才华横溢。留下了很多艺术性的著作。但是江山被他们糟蹋的不成样子。
比如南唐皇帝李煜,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诗词名篇是写下了,大好江山却整丢了。
比如宋徽宗赵佶,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天才,他的的书画作品非常不错,现在常用的瘦金体就是由赵佶创立出来的,他的画作也是栩栩如生的,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艺术天才,最终却客死他国,可怜至极。
比如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那是著名的工匠天才,心灵手巧的朱由校对制作木器兴趣浓厚,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真是设计师里的大神。可是,就在他的治下,出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太监头子魏忠贤,把大明朝折腾的快要亡国了。他却不管,只顾着埋头做他的小板凳。
所以,开国皇帝留下的不是著作,而是江山,还有智慧--开国的智慧。这种智慧不在于著作文章,在于眼光、勇气、野心和驭人。
但是,几千年来,确实有这么且仅有一位理论和实践并驾齐驱的开国领袖,那就是毛泽东。
文能够诗书文章,样样卓绝。武能够星星之火,解放全中国。
这是何等的智慧和能力!
致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不是都没有,还是有的,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皇帝本人写的。
有一本《帝范》,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帝王的《沉思录》。唐太宗把自己一生的政治经验,都写在这里,目的是教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怎么做一个好的政治家。唐太宗自称在这部书里无所忌讳,说的都是大实话。此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也就是唐太宗去世前一年。今天看来,这本书极可能是唐太宗本人写的。
明太祖朱元璋也写了一本,叫《皇明祖训》,这个算是朱元璋任主编、各位大臣任作者而编撰的一部明朝典籍。其内容主要是为巩固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目的与唐太宗写《帝范》相差无几。但可惜的是,这本书没起到啥用,朱元璋定的条款,很快被他子孙忘的一干二净。
其他的非开国皇帝比如雍正帝,编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认真分析了华夷之辩,很有水平的。但后来他儿子乾隆帝觉得不妥,认为暴露了太多家丑而给禁了。雍正帝还有一本编撰的著作《悦心集》,这相当于雍正帝自己的读书笔记,他把自己读过的各种人物(官吏、隐士、释道、名士、庶人)所写的短文、诗赋、格言或社会上流传的趣事、谐语、歌诀等等,汇编成了这部集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感受一下四爷的品位。
那么,为什么绝大部分开国帝王没留下什么著作呢?
主要因为开国帝王的情况太特殊。
首先,军事斗争激烈,要打上很长时间,没时间思考。像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都打了10几年仗。
其次,胜利之后忙于国家建设、创设制度等,更没时间思考写书。
第三,有的开国皇帝没文化,就是大老粗,想写也写不出啥来。比如刘邦(也就哼哼大风歌的水平)、朱温、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努尔哈赤等等。
其实,著书立说需要作者沉下心来,还需要大把的时间,关键还需要“合适”的政治人文环境。
从人生境遇上而言,古人通常说“退”而著书。一个“退”字道出了真相:立志著书立说者,大部分在社会上不得志,不得不离开热闹场,转而进入安静的书斋埋头写作。
比如司马迁,遭受腐型之后愤而写出《史记》;司马光,政治失意后埋头编写了《资治通鉴》;曹雪芹,潦倒之中写出《红楼梦》,等等。
而开国皇帝所处的环境,恰恰是这种“退”的反面,是大大的“进”,是大大的“热闹场”。
上一篇:这幅画现在是藏在故宫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