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感觉流芳千古的著作多是在作者最艰辛黑暗的人生阶段创作的呢?
逆境,鲁迅,作品为什么感觉流芳千古的著作多是在作者最艰辛黑暗的人生阶段创作的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感觉流芳千古的著作多是在作者最艰辛黑暗的人生阶段创作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章憎命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巨国青曾历经八年呕心沥血创作出版过百万字长篇小说《仇焱之》一书:该书2016年由新华社出版;该书,虽非畅销书,但销售量逐年递增……
巨国青擅长于以优美文学语言;标新立异的写作技巧,充满画面感的文字讲述故事,己赢得了成千上万读者及资深文学评论家们的推崇青睐……
巨国青,至今,仍未被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原籍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与那些体制内的签约专业作家相比:北漂至今,巨国青一直处于朝不保夕的艰难生活状态中……
但对文学的刻骨铭心的热爱,支撑着她在艰难困苦中,写出了《仇焱之》这部必将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鸿篇巨著……
日前,巨国青新近完成另一部百万字长篇小说。期待文学界伯乐及专业出版文学作品的出版社,予以推荐出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不平则鸣”。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的开篇即说: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虽然这种明确的说法是在唐代才被提出,但这一现象却是由来很久,最著名的就是司马迁曾经说过: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但是,如果仔细来分析这些流传后世的作品就会发现,虽然是身处最艰辛、最黑暗的人生境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也都有共同的特点。
在逆境中的名作有一个重要特征:共鸣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几乎每一个人在其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逆境,也就是不如意事,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逆境都能与人言谈的。
比如说,一位富豪为了自己的金钱无处屯放而发愁,这种苦恼能与穷苦人去说吗?即使说了也不会得到穷苦人的认同。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逆境”其实都是只属于我们自己,或者是和我们类似的特定人群。
那么,如果我们将这些“苦楚”写入作品中,它是不会成为名作的,充其量只是“牢骚”。
而这些传世名作所记叙的“苦楚”,不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个人的牢骚,而是从古到今很多人都有过的共同经历,这才是可与人言的那“二三”不如意事。
所以,看看这些传世名作就知道了,屈原、司马迁、左思、杜甫、苏轼等等名家作品,他们所咏叹的内容其实比较相似,都是那些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困境,诸如“怀才不遇”、“吊古伤今”、“感时伤乱”等等。
这些众人共同的逆境经历在遇到这样的作品的时候,自然就引起了共鸣。
就好比,一个人今天回家开锁的时候,钥匙正好断在了锁孔中,只能站在门外等开锁公司。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邻居也站在外面等人,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
恰巧,两人所购买的防盗门都是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型号的,你说这两个人会不会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呢?
在逆境中写下的传世名作也是同样的道理,遭遇相似,情感相似,自然会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
也就是说,作者所说的话其实就是读者的心声,这就叫共鸣。
拥有“共鸣”这一特性的作品自然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这才成为了“传世名作”。
相反,如果只是个人在逆境时的“牢骚”,比如一个人走路不注意观察,掉进了井里,然后他写了一篇作品来描述自己的悲惨经历。
掉进井里这种经历毕竟不是很常见,如果不能继续引申出一些共识性的道理,那么自然就不会成为传世名作了。
所以,这里有一个因果逻辑,正是因为作者对于自身逆境的描述契合了众人的经历,产生了“共鸣”,所以作品才能成为传世名作。
真正起作用的是“共鸣”,而不是对于逆境的描述。
逆境能为作者带来什么?
“共鸣”是拉近作者和读者距离的根本要素,那么逆境本身带给作者的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提前知道的一点就是,逆境之所以是逆境,就是因为这是凭借作者的努力也无法走出的境地。
那么,如果努力都无法解决的时候,胸中的愤懑、抑郁等等情绪就需要另一个宣泄口,于是就形成了作品。
这就是“不平则鸣”的过程。
对于“逆境”本身已经无法解决,这就给了作者更为强大的专注力来完成宣泄情感的工作,他们可以更冷静地思考,更稳妥地措辞,更耐心地修改。
比如说鲁迅回国之后,本来想着和一群同道掀起一场开启民智的浪潮,但没想到兄弟反目、战友分裂,一时间有点“众叛亲离”的感觉。
在这种逆境下,他只能埋头读书,抄写古籍、碑文,在先贤的文字里找共鸣感,用于疏导抑郁。
所以有了独语式的诗集《野草》,有了《秋夜》里那个非常经典的开篇: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同为树这一个物种,甚至同为枣树,但提及起来都不能相提并论,必须要分开来一个一个地讲,这像不像之前的兄弟、战友如今形同陌路?
这样的蕴藏深沉情感的表述方式在《野草》当中非常多,正是鲁迅在逆境蛰伏时仔细打磨出的作品,深沉、内敛但精致,“暗色调”的文字下有着汹涌的情感激流。
逆境会让作者的敏感度大幅度提升,这是一件非常玄妙的事情,就像“灵感”一样不可捉摸。
如果真的要找到一个原因,大概就是作者心里憋着的那股气,一定想要找到一个宣泄口,所以导致了专注力的异常集中吧。
上一篇:创造营的教练:鹿晗,黄子韬,宋茜和毛不易,谁是小猪的替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