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你知道“老子”一生最高光的时刻是在什么时候吗?
老子,道德经,道教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你知道“老子”一生最高光的时刻是在什么时候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
路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拼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老子最高光时候,在李唐,成为国姓,大加崇尚,独尊道学。
唐朝建立太宗李世民曾下诏曰:“朕之本系,起于柱史。"认定老子李耳是自家根宗。这位有为之君,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纵横捭阖,同时也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三十六首,所作诗文和函谷有关便有多首,看《入潼关》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高谈先马应,伪晓预鸡鸣。弃濡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其诗历数发生在函谷关的几个历史典故,赞誉这座千古雄关,道家真源。函谷至潼关相距一百二十里,故曰“百二河山。老子之学在唐代繁荣鼎盛,发扬广大,历帝尊崇。
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更加重视这一点,曾亲自注释道德五千言,下诏颁示天下,庶人士子居家皆藏《老子》一本,设置"崇玄学”慱士。我个认为定名玄宗,,改开元为天宝也和函谷关及老子不无关系。
登基之初便率群臣至函谷膜拜并写诗弘扬,巜经河上公庙》:昔闻耆叟,河上独遗荣。迹与尘器隔,心将道德并。讵以天地黑,宁为宠辱惊。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冥漠无先后,哪能起姓名。
老子学说,实乃遁世之法,玄之又玄,难得实用,在唐代得以尊崇弘扬,可说是老子最为高光的时候,不知可有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广泛传播知识。造福人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是他出关西去前写出了五千言的圣经:道德经!有一天,我在读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念到一段话,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读到这几句话时,我高兴的直跳起来。从此那些传说中的鬼神,地狱中的可怕景象都不怕了。马温公的家训,其中有论地狱的话,说: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视万物与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贵贱分别。所以天地对待世间万物是一律平等无私的。 圣人的眼中,百姓与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所以圣人对待所有的百姓是一视同仁的,不会有分别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啥时候最高光真不知道。因为已经好久没联系了。只知道他的《道德经》常在被传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出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一生最高光的时刻,就是践行道法自然无为之行而传播《道德经》的时刻,假如没有当时函谷关令“尹喜”,以手令为由故意刁难老子,老子以著书《道德经》证明自己,也就没有后世中华文化道家集大成的思想文化传承了!
老子被动失职周朝文化管理员,有渎职而离的无奈。
周代周敬王时期,王子之间争夺王权造成混乱,庶长子王子服势力争斗不过嫡次子王子丐,怒而把周代图书馆里的文化典籍给搬走,王子服带领忠诚于自己的势力和图书馆里的大部分典籍投奔了楚国。
虽然王权争斗事出有因,主要责任在王子服而不在当时图书馆的馆长“老子”,但是渎职之罪是跑不了了!
因图书馆已经没有什么典籍了,老子这个图书馆的馆长也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无奈不能静静的沉静无为,就想游离华夏四处,这是老子渎职后无奈之举,所以才有了老子出关远游被尹喜所留,老子著书证己,把自己一生思想得以传承后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