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黄帝内经,扁鹊,疾病为什么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關於《黃帝內經》我在2018寫過《黃帝內經辯讀》鮮為人知。現在的中國人還不明白如何解讀,就敢肆意妄為的胡說八道,還要添加一下自己那些不懂裝懂的低級拙劣思想,這是很可怕的歪曲。
第一所謂的“黃帝內經”是後人串改的《內經九卷》。從唐-王冰亂經以後《內經》面目全非,相比由日本國殘本轉入的《黃帝內經太素》完全是變成了然並卵。現在的中國專家教授國手大師文化程度低劣不能解讀,使得社會上魚目混雜張冠李戴。
第二由於中國文化遭到儒家思想文化的攙入,《內經》變得面目全非,什麼“聖人”,什麼“平衡”,什麼“合一”,都讓現代的人們拿來對《內經》說事。現在一些人不懂裝懂。
第三,對古代文學根本不明白,“弗”字不懂意義,“末未”不懂關係,“陰陽”全然不解,“五行”一竅不通。
……萬馬齊喑究可哀。
中國中醫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根基,中國人已經失去了文化底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心思想的说法不是太准确。《皇帝内经》的是讲整体医学模式,及人体与自然为一个整体,无论是平时还是治病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产生作用。“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辩证理论的最精髓的部分,进而引申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相关这句话最有名的故事出自《韩非子》里的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对其家里三兄弟医术的描述,及中医最高境界是治于未病时。发展到后来就产生了一个词——防患于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天人合一为文化理想!中医预防医学以不活已病治未病!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可以依靠望闻问切四诊的全息信息分析预知病情转归,以疾病转化的气机运化层面去解决问题!不勉强作为!不见功德为真正的功德!西医则是厚黑学讲的补锅法!要等到问题几乎不可收拾才能用仪器看到然后治病也是七伤拳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说\"不治己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已病”意指已得之病;“未病”意指未得病之前。
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一一五行阴阳和谐统一的自然体,以人自身的气血,调经理络,叩脉循穴,全面调理
,以达阴平阳衡的健康状态。
因此,《黄帝内经》告诫人们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也就是说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要积极进行预防,这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如果平时不注意养生和保健,当病已经发生了,再去医治,这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指出此弊端:“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道德经》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故在对待病者病情的态度时,是预防重于治疗,养生重于吃药。
所以,预防疾病,当从日常生活中,卫生习惯中加以防范和提高。根据天气、四时的变化,及时调整穿着与饮食的习惯。不能暴饮暴食,要注意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心理上要充实、自然,精神上要排压、释然。要抱守恬淡、知足常乐,要心胸宽大、处事豁达。能依此而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预防 很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非黄帝内经经文,而是洐文,其依据《黄帝内经素问》,无药,无治法。
上一篇:同价格的话,买荣耀V30Pro还是买荣耀30Pro?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