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黄帝内经,扁鹊,疾病为什么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知道现代医学中有“预防医学”这个分支吗,其实这个学科从古就有,就在“中医学”里面。
中医中药,国之瑰宝,千秋大业,源远流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治未病,其实也是治知病,轻度病症,代谢失调,睡不入呡其实就是病因,早期症状,通常不重视称未病,很多漫性病症,不害及生命不重视,侍有病发生就轻病转重病,多病并发危及生命,调未病就是通过饮食调理增加抗病元素,清除体内毒积,代谢正常,自觉抗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还要中医干什么?中医不就是在治已病吗?
谁在治未病?现代医学的年年体检,现代营养学的各种饮食套餐和食品营养学数据表,现代心理学的各种心理纠偏,现代生活理念的十六字决: 膳食平衡,充足睡眠,心理健康,戒烟戒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然提到黄帝内经,那就说说中医吧,内经云,是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体现了中医预防为主的特点,中医由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指导。我们来看看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由此而知,治未病是中医的核心思想,服务中国几千年。具有深远的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讲下什么叫治未病? 肝木有病,知肝木会克脾土,而在治疗肝木的同时进行固土的动作,则病不会在进,此为治未病!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否则牢已亡,再去补,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次新冠病毒传播再次验证了《黄帝内经》“治未病”观点的先进性及正确性,中国的防控拱施深得“治未病”的精髓,国家的防控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群体性免疫”不防控的观点估计会沦为反面教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帝内经》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我看来,这就是医学的核心思想。因为我也是一名医学生,在医院工作也已经一年了。现代很多人的肠胃都有问题,这主要还是自己平时没保护好。
我在医院里见到的患者中,肠胃有问题无非这几个原因:节食;暴行暴食;吃凉的太多;三餐不规律。等你来医院的时候,肠胃已经坏了。我们医院的一个老中医说,肠胃病三分靠药,七分靠养。所以主要还是自己平时要爱护好,这是对自己负责,即珍惜“未病”的时候,不要去作。
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防微杜渐。
上一篇:同价格的话,买荣耀V30Pro还是买荣耀30Pro?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