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黄帝内经,扁鹊,疾病为什么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帝内经》中心思想是告诉我们。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的宽裕。
很多人不会节制自己。导致蛊病缠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意思解析
不要等到自己觉得病了才去治病,很可能已经病入膏肓,因为病毒已经在你还未察觉的时候入侵到你的身体;
要在自己还没觉得病了的时候去看病,这时发现疾病还可及早治疗更快痊愈。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不治已病治未病”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未病先防才不至于在坏事发生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
很多大病拖到晚期,现代医学、医生束手无策,病人时日无多,家人眼看着人要离去却什么都做不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治病永远是下策,防范于未然才是上策,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说,有一次,扁鹊来到魏国,国君魏文王得知后立即召见了扁鹊。
魏文王知道扁鹊还有两个哥哥,就问他:你家三兄弟都是行医的,那你们三个谁的医术最高呢?
扁鹊听后思考了一会儿答道:其实,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我二哥的医术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文王听到后感到困惑,就让扁鹊解释一下原因。
扁鹊说:
之所以说我大哥的医术最好,是因为他能够在病人没有发病之前就能够把病给治好了,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名气。
我二哥是家中医术第二好的,因为他能在病人发病初期就能看是什么病,然后给治疗好,所以,人们都以为他只能治疗一些小病症。
我的名气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病人找我看病时,病情已经到了中晚期,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我给他们把病治好,我的名气就更大了。
扁鹊大哥主要是预防疾病,二哥是治疗能引发重病的轻症,而扁鹊确实专门治疗重症。预防疾病其实花钱最少,但是呢,很多人觉得我没有病干嘛花钱去预防,感觉这个钱是白花了,没起到作用,很多人不舍得在预防上花钱,反而是得了重病以后倾家荡产治疗,说不定还不能治好,其实重症都是从小病 轻症来的,很多人都是小病拖成大病,轻症熬成重症。所以现在国家也要贯彻全民健康保健计划,不治已病治未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已病同一病症症状繁多,考验医师的诊断功底,不是每个郎中都是合格的,诊断错误造成的后果很严重
而未病只需要提前预防可能致病的病因,从源头杜绝即可,操作方便,老少咸宜。
在现代等同于养生为主导的思想,摒弃容易致病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从而阻断疾病滋生的先决条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帝内经》总结了医祖们的医疗成就和医疗经验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对疾病发生既从自然界找致病根源,而更重要的是从人体本身寻找病源。从而提示“不治已病治未病”,充分说明当时医者已经认识到未病之前,重视形体精神调养,顺应四时寒暑则可提高抗病能力,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如果得病之后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防传变。中医学独特的见解证实我们中华民族对于疾病预防为主的思想几千年始终贯穿中医学至今,世界无可比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就是说在没生病的时候就多注意身体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医是见症治病,当病还没产生就是症,症产生就知病的苗头,这时调理机体平衡容易修复,堵住病的产生。当已成病后,身体很多系统已经得到损坏,再让它焕发生机已经困难。浅表的邪容易出,深层的邪难赶。古人扁鹊见蔡恒公见症在腠理时提出给他治,当症进入膏肓时就赶紧躲开了,知道已是死症,那就躲之不及了。
上一篇:同价格的话,买荣耀V30Pro还是买荣耀30Pro?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