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疼不痒教育孩子不是正确的做法,教育孩子应该恩威并施你认为呢?
孩子,父母,教育孩子不疼不痒教育孩子不是正确的做法,教育孩子应该恩威并施你认为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不认错我就不罢休,我那种气势气势就把他震住了。他哭哭啼啼地,跟我说错了,错哪了?不能偷拿钱。我态度缓和下来,妈妈允许你花钱,但是不能自己偷拿。你能说实话也值得表扬,这样孩子挨打记住了自己的错,但是没记我的仇。
孩子有缺点有错误的时候,我们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定,告诉他什么是对错,不改正不罢休。你就告诉他:情绪绝对不可能达到你的目的,今天你再怎么哭都没有用。孩子过了13岁,我没再打过。
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说“不”最多就是哭闹罢了,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再对孩子说“不”,那么等待父母就有可能是孩子一些极端的表现,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小孩子还没有形成“三观”,父母适时对孩子说不,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二、我们要和孩子好好说话
在孩子犯错,我们父母管教孩子,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大吼大叫,歇斯底里,吓坏了孩子,和孩子好好说话,但是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仍然要保持严肃坚定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这才叫“立威”。
三、我们家长也要以理服人
孩子虽小也渴望被尊重、被平等的对待,不要“听风就是雨”,给自己的孩子贴上过多的负面标签,不要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就给孩子“定罪”。
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倾听很重要),不要冤枉,不要孩子受委屈,要不然对父母的信任感一再降低,对父母越来越不“不服”。我们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对错,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爱孩子是尊重,不是变相的纵容!
愿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疼不痒教育孩子不是正确的做法,教育孩子应该恩威并施,你认为呢?
有一些家长自觉不自觉都主张用不痛不痒的做法来教育孩子,就认为教育孩子不应该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快乐健康的成长就行;而有不少家长就主张教育孩子应该恩威并施,才是成功的教育。
说句实在话,本人是主张恩威并施的教育方法。
(一)教育孩子要恩威并施的原因:
现在的诱惑实在是太多,要是没有很好的管理,小孩是没有办法安静下来学习的。不疼不痒其实就是一种放任式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没有压力,自由快乐健康的成长。不要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否则的话,进入社会以后是经不起任何的考验的。(二)教育孩子恩威并施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觉得恩威并施策略要是用的恰到好处,所谓“恩”就是给与物资鼓励以及精神嘉奖,使其体会到学习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其次,所谓的“威”就是要制定必要的规则和措施让孩子遵守,使其敬畏,犯了错误就要承认,有错就改。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恩威并施这两种措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恩和威是不能孤立的分开使用的。
(三)写在最后
一方面,大多数家长都知道,也亲身体会过不疼不痒不是正确的教育小孩的做法。
另一方面,大家都明白教育小孩要先给一颗糖,然后在鞭策一下,有错就改,无则加勉。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您好!
我是一名一线老师,静待花开的园丁,盼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书匠。
爱聊教育教学,学校学生学习和考试,尤其是爱聊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要是您也喜欢,欢迎您点击关注,华华期待与您进行交流。
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家庭教育是我们最初也是最终的接受教育之地。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言传身教才是家庭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父母的恩爱,家庭的和睦会使得孩子性格开朗,懂得礼貌知感恩。而不和睦的家庭会使孩子懦弱、胆小、自卑、偏激。
二、严格要求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剂。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被所谓的‘’爱和赞美‘’的教育理念所充斥。实际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味的表扬和赞美,培养的只是一批批脆弱的,缺乏意志力的瓷娃娃。
孩子的成长需要摔打,今后社会中可能经历的应该在我们的教育中有所体现,让孩子做好面对困难、挫折、甚至是打击的心理准备。那么你还认为不疼不痒的教育能让孩子得到锻练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说:因材施教!抓住这两点教育孩子,可能是比较成功的教育。
孩子生而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地方,如性格、气质、生活经历、家庭背景、身体素质等,但是孩子们又有一些相同的年龄和身心发育特点。
只有掌握了这些不同点,把握了这些相同点,才有可能进行“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达到预计效果,才可能对孩子有更积极的意义。
孩子们各有各的不同点,怎么教育?
有一些子路和冉有是孔子的两个学生,两人求教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教育不应该是一致的吗?我们看看孔子怎么做?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