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今年因疫情影响货运行业不景气,你们是怎么度过的?
我觉得,疫情,物流今年因疫情影响货运行业不景气,你们是怎么度过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话说到这里,其实在任何一个市场中,中型企业本身都时时刻刻承受着这样的压力。谁都希望把公司做大,但是从小公司到大公司之间,你一定无法跨越的,就是一个中型公司,你的管理、你的资源、你的供给、你的资金,一定在这个时间点上会出现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够。所以这时候,当市场出现意外波动时,中型企业首当其冲。所以说,越是在这样的一个环节点,中型企业越要有更多新的思考。
看完了外部环境,再说说企业内部。
企业内部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危机?我觉得货代行业有一定经验的人都可以预测到。第一个肯定是资金链。因为很简单,对于上游船东、订舱窗口等,你仍然需要按照规定的账期去付款。但是下游的外贸客户,人家没有复工,人家节后只能付人民币,不能付美金等等,存在较大的应收压力。在这里,我也提醒大家,人民币在短期之内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贬值压力。这就意味着,美金运费我按照人民币来收客户,但我付船东的时候,我仍然是要付美金的。如果中间汇率大幅变化的话,可能就会把订单的利润抹平掉。所以这里面,我觉得每个货代企业不光要去计算人工、房租等成本,实际上还要考虑自己的汇率损益,甚至还要考虑别的因素,所以资金链非常重要。在这里,我其实是建议每个企业都做好最坏情况的打算,确保3个月以上的现金流。
其次是客户流失,由于很多人都没有复工,长时间缺少与客户当面的沟通与交流,再加上一些货代业务员在这段时间内的懈怠,很有可能导致客户会被其他一些更勤奋的业务员撬走。所以这一点大家务必要重视。
最后,我觉得也是更重要的。可能很多货代公司,从老板,到中层,再到基础的业务、操作人员。由于对于未来的悲观和不确定性,会有很多迷茫。远程办公期间,又没有领导的监管,工作的效率到底如何?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说完了这些疫情可能带来的外部、内部的影响。那作为货代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可能现在受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事情无法开展。但是我们认为以下事情是需要立刻动起来的。首先就是客户联络,或者是说客户关怀。你一定要问他们,工厂什么时候能复工?海外订单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急的订单?然后提醒客户,疫情缓和后,可能会出现一个报复性的反弹,市场上舱位会出现紧张,价格会出现上涨。如果你提前告知的话,我们可以有更精准的安排,所以这样的客户联络,我觉得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块。
其次,是供应商的联络。这里所说的供应商,包括船公司、车队、报关行等,他们的恢复情况。包括像马士基、中远海运这样的船公司,因为疫情的影响,有没有一些在线化的策略和推进?我相信它们应该也在积极的去判断、分析、研究,接下来会有一些调整,有一些有利于在线化,或者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开展国际物流订单的举措。
最后,就是现金流的规划。老板和财务的负责人,一定要现在就预估下公司未来的收入、支出情况。这样作为管理者,在这三点做完的情况下,你基本上对整个公司大致2-3个月,3-4个月的情况,心里有了一个底。这时候,就可以去考虑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个危机之中找到企业新的机会?怎么样把自己的企业从危机之中做的更好?
可以说只有遇到危机时,才更能彰显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在这段时间,我们也建议货代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做这样一些事情。譬如员工培训,依赖一些线上工具对我们的员工进行培训,比如说运去哪的人事行政团队就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晒自己家里面的工作台,每天远程打卡的笑脸等等,以及组织一些航线、专业技能的培训。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越专业的员工,才有可能在未来,帮助我们更多的客户去解决更多实际存在的问题。
第二,虽然是远程办公,但管理不能放松,建议大家通过钉钉、飞书等企业办公软件,更好的进行每天的工作安排,每日复盘,视频会议。我觉得其他行业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如何用在线的方式去工作。
第三,大家都不在工作场合上班了,没有人能在办公室里一样盯着你,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游戏了。那么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的管理者能否找到那些真正意义上有自驱力的员工,有战斗力的团队?某种意义上,当他们再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协作效率,他们主动工作的意愿和能力,都一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我认为这次疫情对每个货代企业来说又是一次练兵。
说完了疫情的影响和一些应对措施。最后也谈谈通过此次疫情,我们能看到的一些国际物流领域的变化。运去哪是从年三十接到紧急物资从国外运往国内的需求,同时也在当天晚上成立了我们的疫情保障工作组。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是物流工作生涯中一次非常难忘的记忆。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还会有救援物资空运进口的需求在源源不断的产生。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我们国家在物流供应链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或者是说其他一些国家,其实物流供应链是缺乏弹性的。这里面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文化因素,春节期间,所有集卡司机必须要回家过年,这中间就是没有人再开车。比如说冗余经济的因素,我们对于物流成本,无论是发货人还是收货人,都希望把物流成本压缩到极致,我们没有资源是可以作冗余的。所以说一旦到了紧急情况,供应链是非常脆弱,没有弹性。同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实际上大多数企业本身都是以需定产,我大概有多少个客户,从而准备多少物流资源,有多少个拖车的供应商、舱位等。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说,一旦出现新冠疫情这样一个黑天鹅事件,整个供应链就显得非常脆弱。
第三个,则是物流监管,质检标准的不确定。很多标准左右矛盾,不同城市、不同关区、不同时间点,有些东西彼此矛盾。这里面我们可以理解,确实大家是措手不及,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我们也希望未来这方面的准备能够更加充分。
第四个,我觉得比较有趣,就是贸易数据和物流数据分散,无法做到彼此协同。我记得当我们接到一个客户,给我们一个全球口罩采购订单的时候,接近8-10个国家,要在2-3天内采购一两百万个口罩,还有四五十万个红区防护服等等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另外一个朋友在问我,你能不能想想看,我们如何能快速的找到这些口罩?其实,这是不难的,因为其实这些口罩、防护服绝大部分都是made inchina,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原先出口这些口罩的收货人是谁?反过来再买回来不就得了?这段时间,我们运去哪承运的口罩、防护服等,无一例外打的标签都是made in china。有些包装、托盘,我一看就知道,原来是海运包装。但因为时间紧急,没有办法重新包装,变成适合空运的,导致体积、公斤数更大,造成浪费。但如果我们有一个数据平台,说句老实话,就把原先的那些卖出去的收货人重新捋一遍。问问他们能不能再卖回给我们?我觉得就可以减少很多的中间环节,不需要华人再去海外国家的超市去抢购这些物资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跨境物流的供应链水平,中国还不是很高。当然我也很难去猜测,别的国家如果碰到这么大的事儿,能不能解决的比中国更好?
上一篇:女性体质湿寒的人怎么调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