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正在“鸡娃”的宝妈们,会不会很容易焦虑?
孩子,焦虑,自己的正在“鸡娃”的宝妈们,会不会很容易焦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正在“鸡娃”的宝妈们,会不会很容易焦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鸡娃”:网络名词,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 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
真的又长见识了,这是我从百度百科看到的对“鸡娃”的解释。还有一个比“鸡娃”更严重的说法叫“素鸡”。
素鸡:鸡血级别的素质教育,比如钢琴、围棋、画画等各种才艺情商活动统统包含,还有延伸到马术、击剑、花样滑冰、冰球等更一对一的课程。
焦虑: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孩子的未来,本来就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这不确定的未来,又想要确定的结果,或者说想要孩子按照家长规划好的,美好的期望走,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而人们,往往喜欢在别人身上使劲,更加重了事情的不确定性,进而更加焦虑。
我的一个邻居,每天晚上都能听到妈妈的吼叫声、孩子的哭声。
本来他们一家三口挺幸福的,家庭条件好,夫妻关系不错,但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一切都改变了。
妈妈是大专,毕业后从事人事方面的工作。刚毕业时,在我们都才拿1500元/月时,她因为出色的外表被一家外贸公司看重,起薪2500元/月,让人羡慕的是公司还有食堂。在吃饭方面,她又可以省出一笔钱来买护肤品。
后来,遇到了在同一家公司的做销售的老公,那个时候,销售虽然地位不是很高,但底薪加提成还是不错的。且当时他们的行业还是很有发展的。
妈妈一边打扮着自己,一边准备买房结婚等事情,至于工作上的事,她没有放过多的心思,也从没有想过要提升自己。
她一直觉得,一份好工作不如嫁个好老公。当然,她老公对她是很好的。
自从她怀孕后,就辞职了,说是要进行胎教,每天上班不方便,再说老公的工资养她,养家,甚至以后养娃都没有问题。
转眼,孩子出生了,她便再也没有想过回归职场,一心只想把孩子教育好。这个想法没错,错的可能是自己过高的期望和不当的方法。
由于她以前没有接触过教育方面的事,关于孩子的教育,她总说的话是“有人说”、“听说”、“别人怎么样怎么样”.......
也就是说,她没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孩子需求来教育。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是妈妈群里问一下,小区楼下找几个同龄人妈妈聊一下,培训机构咨询一下。
她的孩子在这样妈妈的领导下,小小年龄就去了早教,训练思维能力;稍大一点,就为了进入好的双语幼儿园进行提前准备,会说简单的英语和简单的数数。
再大点,就要为进入更好的小学做准备。现在每天晚上听到的吼叫声和哭声,是在为孩子的小升初做准备。
她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费了太多的心思,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现在,她已不允许孩子有半点差错,不允许孩子偏离自己给孩子定制的轨道。
但据我所知,是因为她现在已经35岁了,虽然生活不错,但看看曾经身边的小姐妹们,都过的风声水起。就连当初看不起的同事,现在都是部门经理了。
每次跟她们聊天,她都能带一肚子气回家,嘴里永远是那句:要不是当初我回归家庭,现在会做的更好。
当她得知有几个朋友的孩子是不如自己孩子的,心里的自信回来了点,从此,就把自己的中心放在了孩子身上。
每次聊天,不管什么话题,她都能强行绕到孩子身上,然后一顿夸自己的孩子,潜台词就是这么优秀的孩子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
她以前不允许自己输给周围的人,现在不允许孩子输给周围的孩子。每天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或许不是为孩子的未来担忧,仅仅是给自己出去聊天能找到优越感。
她在孩子身上使的劲慢慢开始出现后遗症了,孩子叛逆,不喜欢跟她说话,反而跟爸爸的关系很好。
孩子也不再信她那句: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
孩子慢慢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她一直觉得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似乎这个未来不是孩子想要的。
而她还沉浸在自我催眠,自我牺牲中,我知道,她当初是骄傲的,只不过现在没有了当初骄傲的资本,整日忧虑,一时又找不到出口,所以孩子成了她缓解对未来焦虑的绳子。
每当孩子不能完成她的期望,她就会更焦虑,又不断给孩子施压,长此以往,孩子累,她也累。
且随着孩子长大,她的控制越来越弱,有时候甚至不起作用。
我们曾劝她,孩子终会离开自己,孩子需要独立的思考,独立的人格,掌控不了孩子一辈子,我们的一生,唯一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但她已听不进去,她不能让自己以前的付出白费,也不能让孩子毁了她放在孩子身上的期望。
结果就是她和孩子会越走越远。
或许有些人会说,现在孩子还小,没有什么意志力,需要父母逼一把,要不以后会一事无成。
若是单纯的为了孩子,可以给孩子引导,给孩子制定规则,但在这过程中,需要顾及孩子的感受,需要分析孩子的优势。
一味的模仿别人,一味的追求不适合自己孩子的,只会适得其反,家长花了物力、财力,孩子花费了时间,最后收效甚微,这种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而发挥孩子的特长,引导孩子对未来充满好奇,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生存的本事就够了。
我们控制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至于孩子的人生,让他自己负责。如果说孩子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那是因为作为父母的插手太多,还用错了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