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选考(如考状元)是属于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产物?
科举,制度,考试古代选考(如考状元)是属于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产物?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尤其是到了清朝后半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列强的崛起,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挑战!由于科举制束缚人才,致使文人的思想被禁祻于四书五经的故纸堆,产生了诸如盲目自大,因循守旧,排斥新观念新思想的负作用!而这些弊端如果难以克服,必然导致清朝无法走出衰败的泥沼。
还因为科举制是封建专制的卫道士,因此被科举制薰陶出来的文人,很难接受外来的先进思想和文化。而且出于维系本阶级利益的目的,封建文人们也不会允许晚清作出不利于他们利益的改良!这一点,可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晚清新政推行之艰难中,窥其一斑!
(清末新政时,慈禧太后废除了科举制)
这充分说明:曾经先进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已经成了阻挠中华进步的绊脚石,而科举制致力于维护的封建专制,也己经成了阻挠中华发展的拦路虎!最后科举制度,终于在清朝覆灭前被彻底废除了!这个结果,既是科举制度的历史局限性造成的,同时也是因其不能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的必然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古代选考是先进的产物;我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1、古代选考打破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众所周知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在隋朝以前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贵族制等,在选考为发明之前穷人要想入朝为官那是难上加难,就算入仕了,也只是一些没有什么权力的小官。这个对于平民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也不能保障平民的权力,对于统治者的贵族阶级来说也极其不利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贵族阶级的利益,但是长远来看很容易滋生腐败,因为贵族完全不需要看真才实学就可以为官,这对于国家的政治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在选考之后贵族的垄断逐渐被打破,平民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国家做贡献。这是一种先进的制度,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
2、减轻了社会矛盾,相对以前的贵族垄断了说,选考制度要公平些。在以前的垄断下,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十分不利于国家统治。所以选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平民对政治的愿望诉求,同时也缓解了政治经济上的两极分化,为国家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广泛的人才;在选考制度发明之前,国家的政治基本又贵族决定,而这其中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齐,有的只是继承父辈职位的庸才,但是在选考制度发明以后更多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为国家贡献,这不仅为国家输送人才,也提高了官僚集体的文化水平。
经过以上的这些论证我认为选考制度是时代的先进产物,中国的选考制度更是领先世界数百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是先进的!
1、重点:人才选拔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手段,若没有这一条,造反起义的事会加倍发生
2、从世袭→察举→科举。政策是逐步改良的,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体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最主要的人才选拨制度就是科举制度,从隋朝初创至清朝未年废除,绵延1300多年。各个朝代科举考试科目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变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最多,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但也开过特制。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还有所谓的“八股取士”,只是一种代称,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写篇“八股文”只相当于“大综合”或“公共课”,其一上题式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作题的强度与难度,一点也不比现在的高考差。
古代对理科极不重视,国家一直提倡“科教兴国”。我个人认为还是落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能说是历史的需要,在当时来说代表先进,但也有不足之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科举制在当时是先进的产物。
科举制起源于隋炀帝,完善于唐朝。
在科举制出来之前,平民百姓没有当官的可能,当官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
在此之前,人才任用权都在世家大族的手里,皇帝根本没得选。因为别人递上去的都是自己人。他用谁都一样。
科举制的头几名是要皇帝指认的 ,虽然日后免不了腐败,但是皇帝的自由度还是被大大提升了。
上一篇:我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