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与王朗的骂战本来不存在,罗贯中为何要杜撰此事?
演义,蜀汉,司徒诸葛亮与王朗的骂战本来不存在,罗贯中为何要杜撰此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与王朗的骂战本来不存在,罗贯中为何要杜撰此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演绎,何传今演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骂王朗,其实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不是发生在战场上,而是在两人的书信中。
历史上的王朗很讨厌,他投降曹操以后,由谏议大夫升为御史大夫,然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飘了。
他是怎么飘的呢?他多次给蜀汉大臣写信劝降。比如,他仗着自己与许靖是老朋友的关系,打算劝降许靖。
刚才说了,王朗的官职不过是御史大夫,而许靖当时是蜀汉太傅。一个御史大夫洋洋得意要劝降一位太傅,让太傅来当自己的下属,这不是疯了吗?许靖就没理他。
王朗失心疯非常严重。竟然给诸葛亮也写了信,要劝降诸葛亮。
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饭店的领班劝马云,你别当董事长了,放弃你的阿里,来我手下当服务员吧。
——王朗上脚面,不咬人但他膈应人。他说曹魏“天命所归”,又说蜀汉“西蜀小邦”等等,激怒了诸葛亮。
于是,诸葛亮写了一篇文章叫《正议》,不仅骂了王朗,同时也骂了华歆、陈群等一众不开眼的家伙,将他们比喻为王莽篡汉时的张竦、陈崇,痛骂了一顿。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刑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偪于元祸苟免者耶!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彊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于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纂。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驩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又《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师,据正道而临有罪,有可得而干拟者哉!
换句话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是有原型的,就是这篇《正议》。所以,并不能说诸葛亮与王朗的骂战不存在,它只是没面对面发生在战场上,而是发生在相互的文章里。
所以,这也不是罗贯中的杜撰。而是罗贯中将这份史料出色地运用在了小说情节里,这正是罗贯中的高明之处,用另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将诸葛亮骂王朗的历史事件呈现在众人面前。
其实诸葛亮骂人也是很难听的了,“免身为幸,刑在子孙”,比《演义》里骂王朗时嘴损多了。至于“耆艾之齿”“驩兜之辞”可能是太文雅了,罗贯中或许怕老百姓看不懂,就没这么写。但实际上,这真是骂人不吐核。耆艾之齿可能还有人明白,老年人快要掉了的那种牙嘛,也是形容王朗老迈体衰的样子;驩兜之辞,驩兜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类形象,在古代神话里,它是半人半兽的,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驩兜之辞”就是“不会说人话”。所以说,其实诸葛亮骂人还是挺牙碜的。
当年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演员台词,诸葛亮说王朗“狺狺狂吠”,看样子老版电视剧的确是像演员们介绍的一样,他们真正去研读过史料,有历史老师给他们上课,完全把《演义》吃透了,才演出角色。怪不得老版《三国演义》那么经典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湖在何方?江湖就在山水间!
-古梁镛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诸葛亮骂死王朗事件记忆深刻,毕竟古往今来,能凭借三寸之舌把人骂死的,没有几人,而被人骂几句话就活活气死的,也没有几人。但是在《三国志》中,诸葛亮与王朗的骂战本来不存在,罗贯中为何要杜撰此事?
对于这个问题,古梁镛觉得,事情并不简单,因为罗贯中安排此事的目的,远非为了单单显示诸葛亮才华超绝这么单一,其中更牵扯到另一个更大的问题。
下面,古梁镛详细分析。
罗贯中安排诸葛亮王朗骂战目的一:显示诸葛亮智慧超群
诸葛亮挥师北伐,一路势如破竹,不仅仅夺取了几处城池,更是喜得传人姜维,曹睿听闻蜀军来势汹汹,立马召开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出现了司徒王朗这位老先生的身影,他不仅仅向曹睿出谋划策,举荐曹真带兵抗蜀,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出任曹军军师一职,看到王朗老爷子如此高龄尚且积极为国效力,大家都非常感动,王朗更是豪言:“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一代老臣王朗,以七十六岁高龄随军出行,单单是这份忠义之心,就足以感天动地,王朗豪言自己动动嘴皮子,就让诸葛亮拱手投降,更坚定了曹真的信心,鼓舞了魏军的士气。
但是很明显,王朗大话说早了。
返观诸葛亮,将军对阵,诸葛亮一眼就看到曹军阵中司徒王朗的大旗,旗下则是司徒王朗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头,诸葛亮只是看了这么一眼,就知道王朗要下说辞了,诸葛亮整理了一下思绪,静待王朗发话。
单单通过两人对话之前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王朗太过于自信,略显轻浮,而诸葛亮沉稳冷静,更显大智慧。
《三国演义》中级别最高,意义最重大的一场辩论赛,由此开始!
为什么说这场辩论赛级别最高?意义最重大呢?因为这场辩论赛涉及到蜀汉和曹魏,谁是正义之师?谁是乱臣贼子的事情。同时也是对于皇帝之位到底是正统传承制还是尧舜禹禅让制的一场讨论。
当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曹操于213年被册封为魏王,但是他依然尊汉献帝为皇帝,曹丕于220年篡位,刘备于221年自立汉中王,在这种情况下,蜀国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可以说是延续了刘氏正统江山,诸葛亮对决王朗,则是汉室正统和篡权夺政者的一次对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