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中学习怎么样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知识点,爱因斯坦,把书高中学习怎么样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个人片面见解,不过我私下认为就该是这个理儿!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书读薄和把书读厚 这两个概念应该是出自数学家华罗庚,下面引用他的原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个\"厚薄 \"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本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大多数学生都不注重课本,忽视了课本的重要性,都忙着做题,陷入了题海中不能自拔。教材编写人员,为了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引经据典,说了大量的“废话”。而其实正是这些\"废话\",才能让你在脑海里把知识点串起来。而大多数同学,非常认真的在用各种彩色笔标注各种所谓的重点,这些重点怎么来的,知道吗?
二,所谓的读\"厚\",就是要认真阅读课本教材,要精读。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学习习惯问题。老师经常告诉学生要提前预习,就是要你认真浏览一遍教材,看靠自己能读懂学会多少,不会的知识点再在课堂上重点解决。阅读课本教材,是一个人自学习惯的培养过程,这个好习惯会让你受益终生。
三,所谓的读\"薄\",就是按照这种学习方法,弄懂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然后再重点背诵知识点,通过做题来理解知识点,书自然就由\"厚\"读\"薄\"了。
希望有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这句话还是很久以前流行的,我感觉现在都有些过时了。
首先,读厚,主要针对的是高三的一轮复习,就是将课本中涉及到的各类知识,不管是考纲中有的,还是课外补充的内容,全部复习到位。
其次,读薄,就是经过一轮复习以后,在二轮复习时,将一轮复习内容中你已经掌握住的剔除出去,发现自己还没有掌握好的,这样复习内容被精简,就是所谓的变薄了。
第三,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在已经没有必要这样去做了,高考早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好的做法是这样的。
读厚再读薄,这样的复习方法其实是原来高考改革前的常见提法,实际操作很难进行。现在书店有各种教辅书籍,专门整理基础知识的也有很多,买一本,然后跟随老师复习时适当添加即完全可以,完全不用专门整个大笔记本,不信将来你去看,费力整出来的笔记你会看几眼?
去做高考题。现在的高考题很少考基础知识的内容,大量花时间去看所谓的基础知识,不如在做题中发现知识漏洞。现在的高考题型主要是看你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很多题都是大学一年级的内容,以信息的形式给你,看你如何运用,因此多做高考题来培养这种能力是关键的。一定要做,反复做,做到滚瓜烂熟。
刷新题。各省市高考模拟题中只要是和高考题目雷同的直接扔掉不要,只看新题,见题型,依旧是练能力。
其实高考复习,只要跟老师复习下基础知识,做熟高考题,多练新题,你就你就能很轻松的在高考中获胜,别老抱着就经验不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说一次有人问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成功,爱因斯坦告诉对方,我的读书方法就是“把书越读越薄”,不知道提问的那个人是否听懂,至少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一定看懂。爱因斯坦当别人问他成功秘诀的时候,他就老老实实把自己正在进行时的具体做法告诉对方,此刻有缘的您先暂时停止向下看,您能读懂爱因斯坦的读书方法吗?
爱因斯坦的这个读书方法,就是他的工作方式,换一个视角表达就是,这也是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明明书很厚,为什么会越读越薄呢?
我们从小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在每一篇课文讲课结束以后,要给我们归纳中心思想,还指引我们学会总结主要内容。实际上爱因斯坦也是特别重视这些,每次读书都会习惯性的善于总结,每次研究都及时的记住所有重点,特别是读书时候的总结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现在试想一下,当我们看完一本书,谁的记忆力可以好到每读一本书都能完整记住所有内容?记不住的话,这次读书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意义?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有这个习惯,那就是每次看书以后,都会记住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其实就是这个习惯,如果我们应用的足够好,一定能带给我们学习工作很多帮助。
一提到读书时候善于总结是一种习惯,可能会有人产生消极的想法,仅仅只是总结就能成就爱因斯坦的成功吗?爱因斯坦的代表作相对论来说,这可是科学新发现啊,是谁想发现就能发现吗?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新发现的获得者一定都是有智慧的人,智慧从哪里来?一个人想要自己变得有智慧,前提必须是认真学习,唯有日积月累大量的知识点,在学懂知识点的基础上认真实践,实践之后凝聚炼化出来智慧,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有了智慧才能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同时养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因为总结知识点是接下来寻找到科学新发现的关键基础。我们总是迷失在现有知识的范围内,若是我们在现在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有能力把那些有限的知识点最大限度准确的放到相应的框架内,这样就如同拼积木那样,我们随着把更多知识都正确找准位置,之后如果自己的观察力足够敏锐,也许就能找到新发现。
上一篇:外貌会毁掉人的一生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