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谁来奉养农村逐渐增多的留守老人,子女都在异乡为生活而奔波?
老人,农村,子女谁来奉养农村逐渐增多的留守老人,子女都在异乡为生活而奔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农村养老确实是一大社会问题。
现在农村的老人基本都是自己养活自己,政府虽然有养老金发放,但金额不多,光靠养老金肯定是养活不了这些老人的,所以农村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还在下地干农活。
农村一般都有养儿防老的思想,但农村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儿孙辈还在靠父辈给他们挣钱买车买房,养孩子,就更加谈不上赡养父母了。
城市里六十岁的老人已经退休拿着退休工资,吃喝不愁,但农村的老人压力大呀!为了能更好的帮衬子孙,不给子孙添麻烦,做好儿孙们的坚强后盾,七八十岁了还在拼命的干活。
现在农村里的老人不需要为养老担忧的恐怕只有五保户了,无儿无女无压力,政府还有足够的补贴,而且看病不花钱。
所以农村那些有子女的老人还是需要子女来赡养,儿女再困难也要承担起赡养自己父母的责任,因为父母在身体健康时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但是孩子总要长大,总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总要为了以后的生活去奔波打拼。父母年纪大了,养老必然是一大难题,到底如何解决呢?
经济供养
这个方式可能会是最简单最实在的方式,孩子离不开有工作有新家庭的大城市,那么很多人只能选择经济赡养的方式。要么定期给父母养老钱,要么请个保姆护工照料,或者把钱给老家的亲戚帮忙照料。
但是人都会老去,当有一天我们也孤零零的躺在病床上,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觉得钱还重要吗?钱买不来亲情,买不来幸福,买不来温暖与爱。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实在回不来照料,经济供养是必须要做的,不然就真的属于大不孝。
生活照料
当然还是会有很多孩子为了父母,不远游,放弃大城市的梦想,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个工作、安个小家,为的就是父母哪天有需要可以第一时间赶回家,父母生病了有时间去照料,甚至接到自己家来照料,毕竟离得近也不会环境不适、水土不服。毕竟老人年纪大了都不愿意离开家太远。
都说北方人恋家,所以说很多北方人就算在南方求学最后也愿意回到北方工作安家,可能就是受传统思想影响吧。这样的弊端就是虽然可以更好的照顾家人,但是也有可能失去更好的发展机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具体如何选择还是看自己实际情况吧。
以宅基地换取村集体互助养老
这个想法很新颖也很好,毕竟村里街坊邻居住了一辈子感情都很好,能集体互助养老既温馨又可靠。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像这种互助养老如果不制定出一套完善缜密的政策,很难执行,也很难监督照顾水平。
并且以宅基地换取的话并不是很多人都愿意,所以初衷是好的,还需要继续调查市场、完善计划。
总结
父母养我小老,我们就要养父母老。这是生而为人的基本准则,也不枉在世上走一遭~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关注@六先生唠三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来奉养农村逐渐增多的留守老人,子女都在异乡为生活奔波?
如今农村的年轻人都去了外地打工挣钱。家里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老人,在家种地来维持生计。村庄里到处都是老年人。
这几年国家对老年人的补贴也提高了不少。首先,养老金上调和八十岁老龄补贴。也能维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支出。
就是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农村老人在家也能干些农活,子女每月再给些生活费,老人凑合着也能养活自己。
就像农村孤寡老人,有病残疾的干不了体力活,只有国家帮扶,每月给他们五保金残疾补贴还有兜底保障,让他们老有所养,衣食无忧。
这几年国家对农村孤寡老人的照顾特别重视,像农村孤寡老人的住房破旧不堪,下雨天漏雨。国家会出资给他们建房,翻修房屋。让他们住房有保障。衣食无忧,对他们铺的盖的,还有给他们送米面油衣服。对他们这些孤寡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使农村孤寡老人的日子过的更辛福!更美满!更红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们黄陂地区,留守老人问题不显突出。原因是我们老人(65岁)都有养老金(300元)80岁的老人各种加起来,近800元,即使儿女不管,生活是没问题的。
至于动不得,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那里有养老院,费用能承受,据我十多年观察,黄陂留守老人,政府安顿得蛮好!子女们绝大多数还是带线给老人,同时经常来电问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觉这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急需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当前农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为生活常年奔波在外,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农村留守老人在逐渐增多的现象也普遍出现。前段时间就听到家乡同学讲到了一个令人感叹的事情:有一对80多岁的留守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两位老人每天都只能分别轮流在几个子女家里吃饭,由于三个儿子常年外出打工,女儿已嫁外地,且经济条件都不怎么好,其中一个儿子家庭还因病致贫,生活都是挺困难的那种,但是赡养老人的义务还是要承担的,分配轮流解决老人的一日三餐,虽然两位老人日常生活显得不很稳定,但这也是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子女赡养老人的一种方式。虽然现在地方政府有城乡养老和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但这对老人由于有四个子女,在农村也不属低保的对象范围。 因此,感觉留守老人的困惑、困难还是是客观现实的存在着。 建议:在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留守老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问题确实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子女三位一体,形成联动机制,以更好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后顾之忧。同时不仅仅是关心留守老人的日常吃喝拉撒,尤其是对留守老人的人文关怀,更应该提到基层组织的议事日程。善待老人,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奉养义务,这是政府、社会、每个家庭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象征和美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