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谁来奉养农村逐渐增多的留守老人,子女都在异乡为生活而奔波?
老人,农村,子女谁来奉养农村逐渐增多的留守老人,子女都在异乡为生活而奔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粮食种植,老家已经是机械化了。没有纯人力种植时候那么吃力了,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农民还是可以种地的。这一类农民,除了种地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带孩子。
在老家,基本上就是这一类的老人,他们是占到很大一部分的。但是凡事都有例外的,还有一些没有收入,没有生活能力的老人。
没有生活能力的老人。在农村没有生活能力的老人也是分为两类的,一类是一个老人的,还有就是两个老人都健全的。
一个老人的情况,农村没有生活能力的老人也是比较多的。多数的老人都是因为疾病方面的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了生活能力。
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一般来说孩子都是两个以上。而且多数老人都会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没有了生活能力的老人,基本上都是轮流照顾。如果老人出现医疗费用,还是会平摊的。
两个老人健全。老人两个都健全,这样孩子基本上是照顾不到的,因为老人都是相互照顾的。如果其中一个有疾病,或者是生活不能自理了。孩子照顾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主要依靠的就是另一半。
在农村还有五保户,这样的老人。一种情况是自己生活,还有就是到养老院。随着乡村养老院不断完善,选择养老院的五保户也是比较多的。
至于精神方面,关心的还是比较少。除了五保户以外,农村老人现阶段,养老主要还是依靠子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来奉养农村逐渐增多的留守老人,子女都在异乡为生活而奔波?这种担忧或将成为未来农村,需要面临解决的一个很突出且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今后农村留守老人队伍中,应该是以50后和即将加入的60后出生的这个年龄段为主。50、60年代出生的农村留守老人,由于结婚成家时,正好处在实现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年代,儿女少,以一个男娃或者一男一女者居多。
这个年龄段的农村留守老人,现儿女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增多的原因,可能主要出于以下3种情形而导致的:
子女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批到了城里工作,而老人又不愿意进城跟儿女一起住,习惯生活于农村;
儿女进城打工、开店或者经商等,有了好发展,在城里安家落户,而老人又不愿意进城跟儿女一起住,习惯生活于农村;
儿女进城打工去了,工作和挣钱压力大,为生活而奔波,自己小的要培养教育,房子和车子又成了现代家庭的标配,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来照顾老人。
就养老的三个层次: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来说,属于前面说到的第1、2种情形的,只要老人身子骨还好、生活能够自理的话,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应该没有多大问题。精神慰藉就比较难做到位了。如果生活无法自理,儿女一般也会有经济能力请人照顾。
以宅基地换取村集体互助养老方式,对第1.2种情形,应该会有比较大的潜在需求。因为这类留守老人的儿女,大多在城里安家落户,可以放弃农村老宅基地。关键是通过以宅基地换取村集体互助养老方式,能否满足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养老二个方面层次要求,特别是在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如何来照料解决,让儿女感到满意。
因第3种情形而导致出现的农村留守老人,儿女对老宅基地,大多数应该还有需求,不太愿意放弃。以宅基地换取村集体互助养老方式,估计对这类情况的农村人潜在需求不会大。同时,孝敬父母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人们思想观念转变、以及所带来的社会舆论压力,可能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过程。
国家对以美丽乡村为落脚点的、田园+健康养老的大产业已开始布局实施,这将成为未来城市和农村、适合大众化养老的新模式。
农村留守老人,以宅基地换取村集体互助养老方式,具体实施起来,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周全和充分考虑。比如,宅基地价格、资金来源、生活标准、医疗配套服务等。在具体方案基本考虑成熟后,可以值得进行尝试,或将成为未来农村养老方式的一个创新和很好补充模式。
以上是我的观点和看法,不足之处,请网友们补充或评论。我是无来无去者,谢谢你的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就成了眼门前最要紧的事。农村老人不像城里退休老人一样,有这保险那退休金什么的,福利也就是那点养老金,如果年轻时没有攒下钱到老了更是拮据。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随着经济头脑的进步再有生活的压力,一般都是选择出门打工养家糊口,把老人孩子留在家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年轻点的父母还能照顾孙子孙女,在年长的老人有的生活自理都有困难,这就造成了很多冲突的地方。但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的就会舍弃工作在家照顾老人。可是天长日久了没有了经济来源在孝顺也是苦涩的。
其实农村集体养老这一布局应该大力提倡,虽然每年有着这一部分支出,但总体比较起来,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不耽误年轻人挣钱,老人在自己村里互助护老也很方便。有了集体养老护工的帮助也解决了照顾和精神慰藉的事情,农村解决不了养老问题社会就不和谐了。家庭也更不和谐!
也建议年轻人工作尽量离家近点,有空就回来看看,毕竟老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女亲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子女在哪里为生活奔波,安置和奉养老人都是子女天职!如果不能在身边侍候,子女应该共同出资把老人送到村镇敬老院,现在许多农村开办了民间敬老院,收费不高,乡邻乡亲照顾很周到,只要子女尽职尽责,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