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小不跟父母长大的孩子,心理上多少会有点问题吗?
孩子,父母,自己的从小不跟父母长大的孩子,心理上多少会有点问题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
一、是否会有问题,首先取决于带孩子的人自己情绪是否稳定,对孩子是否有很好的关爱和照顾,是否给到了孩子需要的爱。
二、带孩子的人是如何对孩子解释父母为什么不在自己身边的,如果给孩子的解释是父母工作很忙,但父母是爱孩子的,孩子内心就不会产生被抛弃感和无价值感。
三、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的爱是否能被孩子感受到,这也是很关键的。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有约定,并信守承诺按时去看孩子,并带给孩子他喜欢的礼物。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的爱一直在。
有爱滋养的孩子,就不会有问题,这和父母在不在身边,关系不太大。
反过来,很多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经常指责打骂孩子,或是经常忽略孩子,一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无论孩子是否在身边长大,无论之前是否对孩子有所忽略,父母只要把握当下的机会,在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里,给到孩子需要的爱,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我是心理咨询师孙彩群,15年心理咨询经验,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婚姻情感、亲子关系问题咨询。我会一直守候在这里,并愿意陪你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系列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代母实验。根据这个实验,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接触所带来的的安慰感,是母爱最重要的元素。
第二个实验——摇摆实验。哈洛得出结论———运动和玩耍,是母爱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
第三个实验——旷场试验。哈洛得出结论——独立并不是“孤立”和“狠心”培训出来的。恰恰相反,得到细心呵护、及时回应的孩子,反而更容易离开妈妈怀抱去独立探索,成为更加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
十年是孩子成长黄金期,错过了这个有效期,孩子是很难校正。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事业,老师的教育是有限的,父母是孩子都第一责任人。
在孩子登高路上,父母要提前温暖孩子的内心,给予他面对未知的底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会!我老公就是寄养在别人家长大的!好处是很顾家,处处以我和孩子为重!但是跟他父母不亲近,社交也很有问题,不善言辞,不愿意多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会有,父母还是要放下手头工作,时不时关注孩子一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小不跟父母长大的孩子,有些还是会有些心理问题。不在父母身边,意味着来自于父爱母爱的一定缺失,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本来就已经造成了影响,有的孩子会因此而觉得自卑、胆小,甚至懦弱。
我妹妹差不多就这个情况,在农村,父母那个年代爷爷奶奶很看重男孩,认为男孩才能传宗接代,是家庭的延续。但那时计划生育管的很严,为了有个弟弟,就只把我留在身边,妹妹还不满一岁,就把妹妹送到了奶奶家。期间爸爸会在逢年过节时来看妹妹,偶尔会带着我一起,虽然爷爷奶奶同样疼爱妹妹,在那时也尽可能给她好的,但这又能弥补些什么呢?等我五年级的时候,转学回老家也来到奶奶家,看到妹妹时她也不认我,认为我们始终是两家人,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有所好转。我回来了,但父母带着弟弟外出打工,始终没看到妹妹。在我初二的时候,有天我们又谈起了爸爸妈妈,妹妹突然说了一句: 我都不知道爸爸妈妈长什么样了…… 但是听得我眼泪都留下来,心里很酸涩,只能好好哄哄,说爸爸妈妈只有赚钱了才能给你买裙子啊。后来看到爸爸妈妈,她很欢喜,笑得很开心,但我看到了,有时她很想亲近他们,却总有一些距离感。
一眼这么些年过去了,在小时候我们看来乖乖的表现、可爱软糯的性格,露出了真容。她很怕去面对陌生人,不敢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很自卑(总担心一些有的没的,一些事还没开始做就害怕别人笑)、遇到一些事也不敢问不敢做,这里的“事”并不大,比如自己去县里一次,(已经带她去过了很多次,县不大,已经读高中)。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对比同龄人来说,是比较差的。看到这样子的她,家里人都很难过,尤其是爸爸妈妈很自责,妈妈总偷偷哭。我们开始竭尽所能的帮助她,鼓励她,在做事时鼓励她去主导,去沟通学习,不用担心失败会怎么样,我们永远在她后面。很开心她现在的改变,大多时候都是开心的太阳,偶尔的失落也会在家人的关心中重拾信心。她说以前是嫉妒我的,也想过爸妈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但现在她比我还要爱爸妈,更关心爸妈,当然还有我。
一家人永远在一起。每个家人都是我们的最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