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朝历代皇帝认识不到开封的弊端吗?
洛阳,都城,宋朝宋朝历代皇帝认识不到开封的弊端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说开封最大的弊端是无险可守,宋朝的皇帝们能够认识到,但是他们也没办法!想定都洛阳?宋太祖也只能说:“朕做不到啊!”
西安和洛阳已经衰败
前朝旧都西安位于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在先秦及西汉中期之前都是司马迁所记载的“沃野千里”,而且气候温暖,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地,但是 由于是唐中期开始,随着温暖期渐行渐远,小冰河期再次袭来,亚热带南移,丰润的关中平原重又变得寒冷干旱,粮食产量就需要大量从江南通过漕运运到西安。
但是从洛阳到西安的大运河运输能力不足,长安一遇到灾荒根本吃不饱饭,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纷纷到洛阳。名义上去巡游大运河,实际上解决吃饭问题,过了灾年再回到长安城。隋炀帝和武则天直接定都洛阳,不用像其他皇帝那样担心吃饭问题。但是洛阳依旧距离江南甚远,而且唐末以来,战乱频发,洛阳城屡遭破坏,至宋朝时已是一片废墟,不适合定都了。
开封强势崛起
交通方面,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两千多千米的大运河中段联通黄河与淮河、贯穿汴州的汴河,开封漕运开始崛起。延至五代后周时,开封交通更加便利,从水路有通往南方广大地区的汴河,通往齐鲁的五丈河,通往陈蔡颖许的蔡河。陆路更是四通八达。所谓:“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也因此,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军事方面,国家防御的重心已经由西北转到了东北之地,在唐朝之前的时候,中国的威胁主要还是游牧民族,来自于西北方的匈奴,或者是吐蕃,突厥。所以他们才会把都城设在长安之地,以便于军事力量的集结,而在唐朝末年之后,威胁者主要是在东北地区,因为当时北宋的敌人最主要的就是辽国。定居开封有利于调兵遣将防范契丹的进攻。
宋太祖在开封、洛阳之间的犹豫
开宝九年(976年),时距宋朝开国不过十六年,赵匡胤到西京洛阳祭祖,留洛期间,便与近臣发生了一次是否要迁都的辩论。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有意迁都于洛,祭祀完毕,便在洛阳行宫住了下来,不欲回东京汴梁。随行的群臣不知如何是好。
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进言:“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若虑迁都,臣实未见其便。”李怀忠的意思是,东京纵有千般不是,但毕竟得运河之便,每年可以从江淮运入漕粮数百万石,京师数十万驻军,全靠它吃饭。陛下如果搬居洛阳,得从哪里弄到这么多的粮食?因此,迁都之事,极不可行。
赵匡胤又说:“我之所以想西迁,并无他意,只是要据山河之胜,守卫国都,这样便可以裁撤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晋王赵光义说:“国家之守,在德不在险。”随后赵匡胤听从了晋王的意见,迁都之事作罢。
如果宋朝建都洛阳会有什么后果?
从赵匡胤的角度看,洛阳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很重要。但是除了这个优点,洛阳几乎丧失了其他能作为都城的优势。如果定都,首先就要面临粮食问题,五代中的后唐就定都洛阳,导致几代后唐天子都为了吃饭发愁,《旧五代史庄宗纪七》记载:
“军士乏食,乃有鬻子去妻,老弱采拾于野,殍踣于行路者。州郡飞挽,旋给京师,租庸使孔谦日于上东门外伫望其来,算而给之。”每天站在东门外看粮食来了没有,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就知道缺粮有多么严重。
况且这才是建国初,都城规模不大,一般随着战争减少,都城人口规模会迅速增大,粮食需求会越来越大,那时又该怎么办?无论如何,开封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战略城市,无论是不是都城都要派重兵把守,试想一下契丹南下,占领开封,洛阳就已经成了瓮中之鳖,饿都能饿死。总之,定都洛阳会让新生的宋朝面临严重的漕运压力,以及尤其引发的财政压力,粮食危机甚至军事压力。
所以,就算是皇帝,也不得不顺应历史趋势,屈从现实,开封是宋朝定都的唯一选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朝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开封作为国家首都的弊端了。赵匡胤也一直有迁都的想法,但是因为以晋王赵匡义为首的朝臣不愿意迁都,并给出了很多理由,加上迁都的一些客观限制条件,迁都只能作罢。那开封为什么不适合成为宋朝的国都呢?它存在哪些弊端呢?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开封易攻难守,一马平川
开封地势平坦,处于平原地区,尤其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据后,周围更是无险可守。宋朝建国选择开封作为国都,一方面是因为宋朝是承袭于后周,开封是后周的都城,各种设施相对完善,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具备一定规模,富裕繁荣的城市了。另一方面,宋朝建国之初,天下并未统一,开封的水陆交通非常便利,有利于战争资源的调动,为宋朝的统一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大局已定,天下一统以后,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开封易攻难守的特点就暴露无遗了。
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从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开始。中国的北方逐渐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而这种游牧民族最强大的就是骑兵,善于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给宋朝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带来巨大的杀伤力。而骑兵在平原地区是最能发挥威力的,开封的地理特征非常利于骑兵的进攻,这就让开封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到了金国的时候,宋朝再也无法抵挡金军的铁骑,开封最终被攻破,北宋皇室大臣被一锅端,太祖赵匡胤一直以来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防守开封进一步加深冗兵问题
上面提到开封因为无险可守,又面临北方强敌的威胁,所以就需要派驻大量军队在开封周围防守,驻扎开封的禁军数量从开始的20万一直增加,最高到宋仁宗时期曾达到80万,这么庞大的军队数量,日常开支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导致国家财政拮据。而这些主要用来护卫都城的军队,因为待遇优厚,参军人数越来越多,训练和管理却越来越懈怠,导致战斗力并不强。同时军队内部虚报数量,吃空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冗兵问题越来越突出。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开封作为都城的弊端所在,宋朝从太祖赵匡胤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完成迁都任务就在“烛影斧声”中离奇死去,到了赵匡义即位后,他本就是不愿迁都的,加上真宗时期和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两国和平达一百二十多年之久,解除了北方强权的威胁,开封的弊端就显得不是很明显了,所以北宋后面的皇帝也就不再提迁都这个事情了。
上一篇:上海外国语大学保研政策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