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范仲淹云:“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云:“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范仲淹家境贫寒,26岁苦读及第,中乙科九十七名。从一介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居九品官,开始他的政治生涯。可以说范仲淹的起点是相当的低。
但是,范仲淹认认真真从低做起,政绩出色,名声越来越来。
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
这封万言书得到了宰相王曾的赞赏,加上他往日的出色政绩,在王曾和晏殊的大力举荐下,仁宗将范仲淹征召入京。
时逢仁宗年幼,刘太后垂帘听政,范仲淹秉公直言,不惧得罪太后。
多年的外敌侵扰,农民起义,北宋内忧外患,范仲淹力主改革,得罪权臣。
多次被贬出京,但因为能力出众,又多次被召回。
范仲淹是一个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
2.滕子京和范仲淹
《岳阳楼记》的开头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岳阳楼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乐。各种荒废的行业都兴旺了起来,所以重修修岳阳楼。把它扩大。在岳阳楼刻上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让我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同科进士,是好友,是政治上的好伙伴。
一样是吃苦耐劳,才能出色,为国为民的好官。多次被贬出京,但是在地方上依然尽心尽力。
滕子京是被诬陷而被贬的。但是滕子京被贬巴陵郡以后,并没有因为被贬而意志消沉,依然做得很好,一年就把那里治理的井井有条,“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所以才重修岳阳楼。
而在庆历三年,元昊议和,边境战事暂时缓和。仁宗为了缓解王朝出现的各种矛盾,召范仲淹回京,任命他为参政知事,推行改革。
这场改革被称为“庆历新政”。
历时一年多的改革,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宋朝进入了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但是最终因为这损害了权贵的利益,影响了仁宗的家天下,最后这场改革还是被停止了。
庆历五年,范仲淹又被贬出京。
他和滕子京是一样的人。他们为国为民,却遭遇排挤陷害。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是范仲淹的广阔胸怀也对滕子京的劝慰。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这个时候,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个人都是在朝廷上遇到挫折,被贬到地方上。
范仲淹也通过对岳阳楼的阴雨和晴天时不同的景色和观看风景是不同的心境描写,表达了自己和滕子京浮沉不定的境遇和心情。
这个时候 两个人心里都不好受。
但是他们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去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
应该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为官就要忧其民,远在江湖则要忧其君。
不管是在朝为官,还是现在被贬出京,他们都应该吃苦耐劳,尽心尽力,为国为民分忧。
那什么时候才可以乐呢?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与滕子京共勉。
我是@学徒小姚 ,回答完毕。告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理解范仲淹的这句名言,我专门到访了范仲淹墓。
“先忧后乐”到底能实现吗?
访洛阳伊川县范仲淹墓才知道他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与母亲同园而葬。
范仲淹陵园范园的神道碑,由欧阳修撰写,碑文有句:“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先忧后乐”是范仲淹的口头禅。范园内,不仅神道两旁逐字树立有石碑,祠堂正门对联也是这句话。祠堂墙壁上镌刻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是其出处。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出任邓州。远离了争斗不断的庙堂谗言,见到的是友善淳朴的一方百姓。这可能是他官场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从应天书院走出来的范仲淹,还在邓州设立了花洲书院,平时闲暇也乐于讲学。愉悦的氛围里,当他收到好友滕子京为岳阳楼求文的来信,欣然挥墨写就。
这座范仲淹从未登过的楼,就这样成了后人的“网红打卡地”。
不局限于览物之情,范仲淹在文中纵谈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可在996工作视为常态的今天,谁都知道“事情永远是做不完的”,心忧天下又怎能忧得完呢?
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特殊的家世,让他更能体会母亲的不易。如果有“后乐”,孝敬母亲当为其一。
遗憾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范仲淹《求追赠考妣状》载:“臣游学之初,违离者久,率常殒泣,几至失明。而臣仕未及荣,亲己不待。既育之仁则重,罔极之恨曾无。”从游学分离,母亲常思念流泪几乎失明,还没等到他的仕途起色,母亲就又去世了,这让他内心充满了愧疚。
《岳阳楼记》成文6年之后,范仲淹在徐州病逝,享年64岁,后赐葬于洛阳万安山下。祠后便是墓园,范仲淹与母亲谢氏、长子范纯祐长眠于此。只是三代人的坟墓排列有些奇怪:范仲淹在前,母亲在中间偏东,长子在后部偏西。
守墓老者解释,意为“扯儿背孙”,谢氏肩上背着孙子纯祐,右手拉着儿子仲淹。虽是民间说法,倒瞬间让肃穆的墓园,呈现出了一派家的清平暖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尽了汉民族士大夫阶层的家国情怀。但这不是“世界共主”的朝贡体系情怀。将其推而广之,罔顾民生,为满足皇帝妄自尊大,“万国来朝”的虚荣心,徒耗民脂民膏的报应就是“世界共主”最终沦为“丐帮帮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