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没有什么推荐的治愈系图书?
自己的,这本书,作者有没有什么推荐的治愈系图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慢慢地,我们发现,一味地追求物质和金钱往往欲速则不达;而当你某一天对钱有所节制后,你反而会拥有更多。
关于爱情,三毛告诉我们:大家只会计算收益和支出,渴望收支平衡的爱情,衡量着对方的收入、工作、家世是否同自己匹配。在追求所爱时,如若遭受拒绝,也必然转身离去,忽视了真情的永恒。
别再用物质抵消掉彼此的爱了!因为,彼此愿意陪伴对方携手未来的那份勇气,你若无动于衷,它空无一物;你若洞察于心,它价值千金!
《送你一匹马》这本书,从三毛对亲情、友情、爱情及人间温情、阅读等多个角度的叙述,让我们感触到作者三毛不羁的灵魂、那份潇洒的自由。
在三毛的文字中,有我们脑海深处的浪漫,有我们向往追寻的旅途,我们钦佩她的那份真性情,就如同那个我们不敢做的我们自己一样!
04 《幸福的香气》
《幸福的香气》一书,作者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咨询师。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什么是幸福。书中从作者早年于西藏雪原学医的经历,结合临床病患的医疗诊治案例,同时引经据典诠释了幸福的真谛。
作者毕淑敏讲述了自己酿造葡萄酒,在没有酒曲(俗称酒引子)的情况下,葡萄自然发酵生成了葡萄酒,而没有经过任何外部介入物的促成。
由此联想葡萄,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它自带野生的酵母菌,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发酵成新的生命。
《幸福的香气》中,作者毕淑敏透过温情的暖心文字,从多个全新的视角阐述幸福。在我们时下这个纷繁杂乱的社会中,为我们浮躁的心,增添一抹淡然如水的柔软与平和。
希望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能重新梳理我们凝望世界的基本视角。如同书中所讲,我们未必可以改变多少,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智、更加从容、更加幸福。
写在最后:
由于我现在整块的阅读时间较多,所以我在平时选书的时候,会或多或少地也会看一些治愈系的书籍,为自己阅读时缓解一下疲惫。
有人说,不会休息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阅读也是如此。希望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几本书籍,可以真正帮助大家实现内在的充实感。煮一壶茶,赏一枝花,读一本书,清凉一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冫人心难治,看书等同于用药,治疗的用多了,副作用也大了,营养的必常用,作用不明显。
心真的病了,自已呕出来,见见阳光雨露,再放回肚子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宁静致远,疗养生息,最终治本。
人生道理,大道致简。两件大事,作人做事。如果,作人不成功,那么,什么事也难成。
人生感悟,身正不怕影斜,心正不怕是非。走好自已的路,也让他人有路可走。条条大道通罗马,关键是方法。读书无心等于白读,学习态度不端实得其反。心结不破,前功尽弃。自我调整,势如破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看到这个选题,怎么说呢?我有一种强烈的心痛的感觉,是不是现在人承受的压力太大,各种琐事太多?似乎都特别容易压抑,容易受伤!人生在世,难免种种不如意,难免遇上一些猝不及防,却似乎让人无法忍受的事件,有人选择默默接受,自我疗伤,有人却脆弱得从此让自己的人生阴霾密布,或者更极端的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也是,遇上过!请先跟自己说:你可以的!那段时间,我看了大量林清玄老师的散文,原来我以为非常普通的日常小事,在林清玄的文章里却情趣盎然,富有诗意,他教你如何看淡,看破,最后放下!对某件事纠缠不清,其实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活着,已然不容易,为什么还要自找桎梏?很偶然的机会,看到林清玄在央视“开讲啦”,栏目的演讲,原来老师的声音那么温和,自带治愈效果,从那之后,每看他的一篇散文,都似乎在听他讲课,这种感觉真的不错!人生不易,请大家放过自己,心自在,才自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约星期二》:这是一本有眼泪的老书,但它会温暖你整个冬天
寒风吹起的时候,我们总想看些温暖的故事。
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温暖而治愈的故事。
故事主角是美国一位名叫莫里·施瓦茨的社会学教授,他患有和霍金一样的ALS渐冻症。随着生命迈入尾声,他以前的学生米奇(也就是本书作者)开始走进他的生活:每个星期二,米奇都会飞越七百英里到老教授家听他上课。
那么,在这最后的课堂里,老师和学生探讨的是什么呢?
他们谈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与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
后来,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最后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米奇笔下的“期终论文”——《相约星期二》。
一本有眼泪的老书
实际上,米奇的这本《相约星期二》在图书界已经不算年轻:它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创作产物,首次出版于1997年。
可作为一本老书,它曾创造过的“图书界的销售奇迹”依然为众多读者津津乐道——当时很少有人能料到,这本记录一个普通老人死前谈话的书,竟能意外获得成功。
毕竟老教授不算什么名人、总统、宗教领袖等等;而谈论的话题,也只是对平凡人生的细碎领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