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孩子付出,无收获而放弃是什么性格心理?
孩子,父母,自己的对孩子付出,无收获而放弃是什么性格心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常见的一些现象,比如说,当爸爸妈妈小时候没有上过学,他们就会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而这份期待,来自于父母对于自己人生当中没有获得的东西的渴望,当然也是遗憾,所以就变成了父母希望孩子完成自己人生未完成的事情,而自然情况下,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来完成这件事情的。
但另外一方面也许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我们很像是想通过对孩子的养育和付出,索取孩子的未来。
失望和放弃,反而是一件好事
当我们发现自己无法掌控孩子,甚至很难左右他们的人生,父母会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在我看来这种挫败感反而是一种好事,好在哪里呢?
首先,这意味着你的孩子很有力量,有力量去拒绝,有力量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其次,这也意味着父母的后退,意味着孩子有了更多的空间,意味着孩子向独立更近了一步。
也许你会说,同时,多了很多风险和不确定。
我会说是的,这是必然的,同时这个过程里面,如果我们真的充满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担忧,在能保护孩子安全健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有理由去反观一下自己的这些担忧呢?
或者,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孩子做个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才能够放心呢?
是否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向独立呢?
独立意味着不依靠,不依赖,自己拿主意,自己承担风险,自己享受选择的好处。
坦白讲,这是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会说父母的失望和放弃,在这个层面上讲是一件好事。
父母需要反思
孩子对于父母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一个东西,一件物品还是一个人?
一个人是否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意志?
我他是有独立意志的,我们需要怎样和他合作?
如果只是粗鲁的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期待去做,如果换作是我们自己,我们会愿意吗?
我们的失望需要孩子来负责任吗?如果这份失望真的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人生。
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是孩子虽然没有去完成我们的期待,但我们仍然能够放心的祝福孩子呢?
……
养育孩子,是父母修心的功课,我现在也是一个爸爸,虽然我懂心理学,我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因为只有父母学明白了,避免只是说教,更多身体力行,那孩子自然会学到。
我是徐泽旭,一名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我看更多的精彩问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什么叫是付出,什么是收获?
抚养子女是每个父母应尽的义务,只要你把人家带到这个世界来,你就有义务把孩子抚养成人。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父母是不称职的,在他们眼里我努力挣钱,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就是最大的付出。其实不然,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的“恒河猴试验”证明亲子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当然了限于我们国情,有很多父母为了赚钱养家不得不远离家乡出去打工,孩子被迫成为留守儿童。
收获又是什么呢?是学业有成还是腰缠万贯,亦或是普通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想说放弃不容易,我见过因为儿子吸毒而老泪纵横的八十岁老人,也见过因为儿女的婚姻而彻夜难眠的母亲,但是他们都没有轻言放弃。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都不期望孩子能有什么回报,能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彻底放弃的我也见过,一个靠偷窃过日子的年轻人,朋友给他介绍工作,包吃住,他都不愿意去,最后流落街头。于是这个朋友联系到了他父母,没想到父亲说:哪天他死了,我去给他收尸,其它事别来找我。这可能就是死心了吧。
父母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孩子,除非这孩子真的无药可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和教育不可以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需要回报,而爱和教育是一种付出,而且不可以要求有回报。
这是一种将爱和教育货币化、市场化,毒化亲情关系的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人和人之间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交易关系,好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商品交易,父母对孩子付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父母就将这种精神情感关系彻底隔断,这不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吗?
爱和教育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行为,而那种期望回报的心理,是将这种精神行为物质化,使这种精神行为丧失了本质在精神和情感方面对人成长的有益的作用,而使其蜕变为一种阻碍人精神心理成长的力量,这就是这些家长教育最终必然会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爱孩子,教育孩子不是付钱买东西,用交易的方式最终只会失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自己的孩子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观点来看,对孩子努力付出无果,方式方法肯定错了,大部分家长会命令孩子,嚷孩子,其实是吧自己的情绪转嫁给了孩子,让孩子承受你的情绪,孩子变成了出气筒。那么孩子会越来越逆反!不但付出无果,反而变本加厉!
上一篇:拍vlog怎么找素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