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末年的困境真的无解吗?
崇祯,明朝,皇帝明朝末年的困境真的无解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至此,我们梳理一下明朝末年的危机有哪些:
农民起义军的威胁关外后金军的威胁天灾引起的恶性循环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崇祯所继承的明朝是千疮百孔的,万历和天启两位皇帝的统治已经导致曾经的帝国腐朽不堪,大厦将倾,仅凭崇祯的力量是扶不起来的。
崇祯帝的性格决定了他最终注定失败
据后世统计,崇祯在位十七年,共更换了五十多位大学士,十一位刑部尚书,十四位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其中就包括蓟辽总督袁崇焕。
清朝的康熙皇帝曾这样评价过崇祯:总由生于深宫、长于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从以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些信息,崇祯是一个多疑且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明朝曾有过与起义军和后金军任意一方议和的机会,崇祯也曾心动过,但最后却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使明朝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危险状况,这一点,崇祯是没有处理好的。
在李自成快要逼近北京时,有大臣建议迁都南京,但最后因一些臣子的反对还是取消了这个命令,直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歪脖树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明朝末年的困境还是有解,但需要很长时间的改革。
明朝灭亡的两大原因,一个是内优,一个是外患。内忧有三点,第一点是明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第二点是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第三点是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引发了农民起义。外患是后金的强劲崛起,已经对大明的安危构成威胁。
那么明朝应该怎样做才能挽救?我认为首先应当解决内部矛盾。明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举步维艰,一遇饥荒不反更待何时。
一个王朝,如果得不到农民的支持,那么这个朝代离灭亡就不远了。所以明朝首先应当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时候,所面对的是明朝朝廷当中以及地方上的大佬,政策的推行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所以执行政策的时候必须坚决,同时注意防范中央朝政的波动以及地方上的动荡。
第二,中央上打击宦官专权,加强皇权,打击党争,采纳能臣意见,治理贪污腐败。明朝末年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比如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对抗文官集团上边,所以必须加强皇权。崇祯皇帝在应对李自成的农民军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策略失误没有听取大臣意见,急功近利导致明朝军队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仓促出战而遭到惨败。最终李自成军队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
第三点措施是关于外部矛盾,面对后金的日益强大,明朝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培养一批能征善战的优秀将领。明朝末年在东北与后金的角逐中,明朝军队的战斗力远不如后金军队。
在萨尔浒之战中,明朝军队操练不足战斗力低下,各路将领互相掣肘,配合不当,数量上占优势的明朝军队惨败于后金,所以必须进行军事化改革,重建昔日明朝军队的雄风。
如果能把这三点改革措施执行彻底,明朝还是有希望继续延续下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解,用对人,政策正确即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近历史类出现了很多关于明朝的新书,大多都是明末的,果然这段历史是最受读者喜欢的。原因就在于好多人都说明末是一个死局,无解!只能依靠穿越者的力量才能去解开这个死局,这也是读者朋友最喜欢看的部分。
那么明末真的是一个死局吗?
就拿明朝最后三位皇帝来说吧,光宗皇帝只在位一个月就因红丸案去世,在他刚刚继位的几天之内还是做了不少实事的,但很快就迷恋上了丹药,导致只在位一个月就挂了。
天启这位木匠皇帝因在位期间阉党势力大涨,与东林斗争不断,所以史书上评价不高,但近来小说中逐渐在给天启洗白,我想大部分人是出于对东林没有好感吧。
实际上明朝交到崇祯手上时已经是一个烂透了的摊子。崇祯一上台就雷厉风行,迅速铲除阉党势力,扶持东林文官集团上位,废除厂卫,但是这么做也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势力平衡被打破了,原本阉党与东林还相互牵制,现在文官集团坐大,开始左右朝政,威胁皇权。崇祯的性格也是刚愎自用,导致了在位十七年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更换了几十位。六部尚书中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年以上,这更造成了朝堂的动荡。
明朝的死局还在于京师的位置,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天子守国门,这在王朝强盛时期,京师还算安稳。王朝一旦进入衰落,京师的位置就是最大的弱点。如果将明朝的疆域比作一个人的身体的话,京师就是头部,宣大到河西、辽东就是两臂,中原为腹地。
按照这个比喻,我们来看明末的形势,河西走廊已经陷落,河套早就落入蒙古手中,明朝全面转为防御态势。加上辽东落入满清手中,这相当于人的两臂已经被废,中原腹地又有起义军四处流窜,头部还怎么保证安全?
这就有一个问题,是先解决起义军,还是先解决满清?这也是个死局。
我们可以看到官军基本上是在这两个地方来回调动,打退了满清,反贼又坐大。打退了反贼,满清又坐大。
而且,以明末的财力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军队,明末除了关宁、秦兵几支有实力的官军,其余皆不堪一击。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缺饷少粮官军战斗力大减。如果不解决军饷问题,基本无解。看到很多作者写的 筹集军饷的方式基本一样,就是杀一批大臣,然后抄家,这虽然最快,但是也会寒了所有大臣们的心,崇祯死后为什么陪葬的大臣这么少?而不像南宋一样,士人百姓跳海的有几十万。原因之一就是明朝士大夫的气节已经被老朱家给打没了,士可以杀,但不可以辱,你能杀了他,但千万不要在朝堂上脱了裤子打他,你打死的不仅仅是这些大臣,连士大夫的气节也一块打没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