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末年的困境真的无解吗?
崇祯,明朝,皇帝明朝末年的困境真的无解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五、大力支持徐光启训练新军,打造一支以火器装备的军队。用于后面解决内部问题后,和满清最后的决战。
六、迁都南京,明朝在南京一直保留了一套执政班底,崇祯早点南迁也是一个办法,后来的南明一直因为皇位正统的问题,导致内部矛盾重重,各自为政,被满清利用各个击破。崇祯来了自然不会有这个问题,君臣同心,看着北边满清和李自成的大战,等待机会,最起码也是划江而治,不会发生身死国灭的惨剧。
如果明末崇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那明朝断不会灭亡,再次中兴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只是让我们后人想来不禁感慨万千而已。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讨论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末年的危机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天灾和人祸。连年天灾间接导致了李自成等农民的起义,而关外由努尔哈赤领导的女真部落也在不断侵袭明朝边界,再加上朝中尽是庸碌之臣,即使崇祯再如何勤政也挽救不了败局。
明朝末年的危机就如同一团乱麻,虽然朱由检曾无比努力的想要解开这一团乱麻,但最后还是失败了,难道真的无解吗?
败象已现,勤政皇帝的末路
天启七年(1627),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因没有子嗣,便由其异母弟朱由检继承皇位,史称崇祯皇帝。
朱由检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可惜他没有生在一个好时候,或许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机会成为皇帝,他也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大明的亡国之君。
天启七年 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同月,信王朱由检登基为帝;十一月,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被贬至凤阳守陵,四日后,魏忠贤自缢而死;然后朱由检下令清扫“阉党”,大将袁崇焕被重新启用,并提出“五年复辽”的计划。
一切都是这么的有条不紊,登基之初便以雷霆之势剿灭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明朝要复兴了…
崇祯元年,给事中刘懋向皇帝上书请求裁撤驿站,并阐述了一番裁撤驿站每年可以给国家节约多少开支等等,这个提议让历来节俭的崇祯很是心动,当时便同意了这项提议。
驿站类似于旅馆,但明朝的驿站只做公用,主要用做军事用途,在外出差的官员也可留宿驿站,其中费用自然也是由国家财政支出。
虽然明初时,太祖朱元璋曾严令非公务出差官员不得入住驿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项规矩也就没太多人遵守,驿站也成为了一些官员的享乐场所,长此以往,大大加重了国家经济的负担。因此当刘懋提出裁撤驿站时,是很符合崇祯帝的心意的。
驿站的裁撤自然会导致一些在驿站的工作人员失去工作,这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比起那几年发生的大灾和草原的努尔哈赤来说,这件事实在不值一提,但谁也没有想到,裁撤驿站竟然会成为压倒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为银川驿卒,在驿站改革中失去工作。
崇祯元年,在朝廷改革驿站的大潮中,李自成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工作,回了老家后,因为没有收入来源,他不得不向同村的财主艾诏借款,结果因无钱偿还,艾诏将他告到了县衙,李自成自己也没想到,不过是欠了点钱而已,居然差点丢了性命(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好在亲戚相救,才保住了性命。
俗话说“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这句话在李自成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这年冬天,他发现妻子韩金儿与同村的盖虎出轨,一怒之下便杀了妻子。此前他杀死了逼债的债主艾诏,现又杀了自己的妻子,身上背负两条人命,在当地官府的缉拿下,李自成带着侄儿李过逃到甘肃甘州参军,成为了边军里的一名“把总”。
李自成的故事暂且讲到这里,再后来就是李自成杀官造反,投奔了在山西的舅舅闯王高迎祥,后来高迎祥战死,李自成继承了闯王的名号,开启了他最为辉煌的一段人生。
然而农民起义只是明朝末年众多危机中的一个…
万历四十六年(1618),女真部落首领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同时发兵两万,亲征明朝。第二年三月,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属于辽宁)以少胜多,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五万人,缴获了大量物资武器。
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的意义在哪里?
当时努尔哈赤兵不过两万,面对明军三路兵马,近十万大军的围堵,如若败了,女真一族便再无一位像样的统帅能够带领女真崛起,但是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大败了明军,这是女真命运的转折点,自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再也没有对女真主动用兵,而努尔哈赤在这场大战中缴获的兵马物资让他能够快速的发展壮大势力,为日后入主中原积蓄了力量。
但这仍然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最大的危机还是来自于国内。
崇祯帝的命不好,我说这句话并非没有缘由,他统治的时期在现代认为是当时中国最寒冷的一个时候,被称为小冰河期,因天气寒冷造成粮食减产,百姓食不果腹,而当时的明朝又正值多事之秋,剿之不尽的起义军,关外侵袭的后金(努尔哈赤国号)军,平叛和御敌所增加的支出是非常大的,而这些压力最终还是施加到了百姓头上,也难怪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类的话。
本来就食不果腹的百姓遇到加重的赋税又怎么能生存下去,于是他们纷纷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领袖的起义军,而朝廷就需要派更多兵马,花费更多军饷来进行平叛,这些增加的支出还是回到了百姓头上…就这样反反复复,恶性循环,百姓越来越苦,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朱由检坐在皇位上感觉越来越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舟”就是现在的统治者,“水”指的就是天下百姓,老百姓是最朴实的,只要能有一口饱饭吃,他们也断然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除非到了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
当时寒冷的时候使粮食减产,而繁重的赋税又让老百姓雪上加霜,而自崇祯即位后,年年有大灾,先是大旱、再是洪涝,紧接着爆发蝗灾,然后迎来的是恐怖的瘟疫,几乎天下所有的倒霉事都让崇祯给碰到了,即使他再如何勤政,都难以挽回这种败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