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关于鲍毓明案,为什么财新网和南风窗同样是独家报道各执一词,有些群众却只相信一边呢?
新网,事实,新闻关于鲍毓明案,为什么财新网和南风窗同样是独家报道各执一词,有些群众却只相信一边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财新网自己做出的深度报道,然后又自己撤掉了(注意不是被平台删掉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打脸,在消耗着他们不久前刚刚建立起来的读者信誉。
眼下,督导组介入,相信最终的真相总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事实会证明究竟是南风窗还原了事实的真相还是财新网更趋于事实的真相。但是,财新网自己撤了自己的文,本身就是一种示弱,在告诉我们,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回是糗大了,不撤掉文无以面对众多支持的粉丝。但是,我早就说过,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你发出来的文字,删得再快也会有人替你保留,到时候一一于扔回到你脸上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鲍毓明案,为什么财新网和南风窗同样是独家报道各执一词,有些群众却只相信一边呢?
南风窗是根据被害人李星星的事实陈述所作的报道,而财新网是根据鲍毓明所述所作的报道。鲍毓明与李星星对于是否存在性侵事实是各执一词,那建立在不同当事人的事实基础之上所作的报道,自然是不一样。
但是,真相只有一个,总有一方在说谎。但事实是需要通过证据来证明,这就是现在遇到的难点。虽然李星星表示受到鲍毓明性侵,但在法律上仅有当事人的陈述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对方否认事实,甚至还提供一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情况下,对于李星星是相较被动。不过,相信随着公安部及最高检的介入,这个事件总会有一个结论。我们既不要放过坏人,更不能冤枉好人。
至于为什么我们多数人愿意相信李星星?这个更多的是出于同情弱者的心态。李星星同鲍毓明相较,除了性别上的弱势以外,不管是社会地位、财富等等各方面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多数案件来说,弱者(被害者)容易获得公众的同情,所说所述自然也更容易被我们所相信。另外,一个女性要公开这样的事情,那是需要极大极大的勇气。受害人,特别是性侵案件的受害人,谁都不想对外公开这样的隐私事件。李星星愿意公开,敢于公开,足以说明其愿意承担隐私公开而给自己以后带来的严重性影响,愿意承担虚假控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都很久没有回答问题了,但我觉得这个问题一定要说一下。
我觉得每个人在看新闻的时候会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参与者,一个是旁观者。
明明不是新闻报道里的人,为什么说是参与者呢?因为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有非常大的共情能力,会产生新闻中人物相同的情绪,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当看到新闻时,人的第一感觉会把新闻当事人分类,然后会将自己纳入某一类。每个人的三观不同,就决定了究竟是受害者还是还是施害方。这个时候就会对新闻某个类型人物产生极大的同情心,会站在这一方思考整件事情。
第二个身份就是旁观者,就算隔壁打的天翻地覆,支持男方还是支持女方,对于你没有一毛钱关系,只不过是你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而已。你会给出双方都存在问题的结论。
无论是参与者也好,还是旁观者也好,人的常知和三观决定了个体对待新闻的态度。这个态度有三方面,一是新闻的真假,二是新闻双方对错,三是新闻事件应该有个什么样的结果。
以我为例,我是学计算机的,这个就是我具备的常识。所以,一般不会看非专业人士写的新闻、小说和视频,因为槽点太多,吐不过来。
我老妈就是一心忙于工作的人,她忽略了我整个初中高中学习生活,我非常爱她但还是要吐槽她,所以我支持某个主持人减少工作回家陪孩子的决定,这个是我的生活观。
鲍毓明的案子,无论他与之前的母女有什么样纠葛,错的一定是鲍毓明,这个是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什么呢?因为我是老师,老师这个职业特别有意思:很多老师有知识,有能力,个别还有相貌,在某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眼里这就是唐僧肉;学生年轻,朝气蓬勃,涉世未深,个别还有相貌,在某些道德线极低的成人眼里这就是小鲜肉。问题来了,如果遇到情感问题应该怎么办?这个就要看老师的三观如何了。在校期间,学生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哪一方先产生感情,老师都不应该响应,这是我基本道德准绳。有了这一准绳,套用在鲍毓明身上就有结果了,他绝对是过错方。
还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早早的就和人滚床单,不自爱,贪慕虚荣……说这话的人本身立意就有问题,男的说这话,言外之意,为什么我没遇上?女的说这话,言外之意,看我家孩子多乖,人家孩子多坏……谁都没有资格站在审判者角度说话。为什么不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发生之后对孩子的一生有没有影响?为什么什么都和孩子讲了,还是会有孩子这么做?是不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多?然后保证更多的孩子不会重蹈旧辙。同理,如果我是母亲,会不会把孩子放在一个陌生人身边?如果我是鲍毓明,我会不会去向一个未成年人下手?如果我是女孩,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如果我是警察,我会不会因为报案人跟作案人走了,就不再过问?
这件事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新闻媒体,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第一堂课,就会学到新闻第一要义,就是真实。要以公平公正的角度去报道每一件事情这事太重要了,如果不加深入访问与研判,任何偏颇的报道都会导致观众的观点偏差。中间性太难拿捏,不仅要听取双方的表述,措辞上也要注意,中国的词汇博大精深,用错一个词都会导致语义发生反转。网络为太多的非专业媒体人提供了舞台,他们的粉墨登场让新闻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专业机构为了在大战里脱颖而出,不得不通过不走寻常路来博眼球,这是十分危险的。
最后,顺便吐槽一下财新网。说实话,我早就屏蔽了财新网,所以没看到他们报道的满地手机,也没看到他们报道的鲍毓明的“恋爱史”,这些新闻都是看到他人评述后,重新搜索之后看的。因为之前,我就觉得他们的报道有问题。每件事都是一体两面,两面性决定事情的对与错不是那么强烈的分割开,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同情弱者是对的,但不能谁弱谁有理。事情只讲一半,还是黑暗的一半,刻意的通过另类的角度挣点击量,做过了。
上一篇:父母跟孩子聊天,孩子回答是:嗯!好!知道,这样简单的一两个字!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