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和评价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先生,王安石,花木如何理解和评价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诗人又将目光投向庭院外的绿水青山时,更浓的诗情被激活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溪款款,携碧水护绕;两山如奔,将漫峰青翠送进堂来,山水的情韵像诗人一样高雅,像老友一样热烈。至此,诗人完全领略了山水的美此,并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
“一水”令人感到远远地望见对面青山之中一条隐约可见的山溪蜿蜒而下,溪流的痕迹明灭可见,最后从山脚之下流溢出来。“护田”中“护”字是紧贴、紧靠的样子, 似有一种搂抱之态。“护”字写出了水对农田的情意,水给农田以浇灌、以滋润,水把农田护围在其中。这不恰似慈母伸开双臂把自己的孩子搂抱在怀中的情景吗? “护”字把水写得有情有意、生动感人。
请大家闭目想想,一湾清洌的山谷溪水护绕农田而行,这溪水将初夏浓郁的绿色缠绕于农田之上。这里把溪水人格化了,它也有了情感,主动地把葱郁的绿意缠绕于田野之上。一个“绕”字就把溪水的曲折宛转、多姿多彩、情长意深的神情写出来了。
末联中的“排闼”即推门,“闼”指小门。这句是写院外不远青山似乎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欣赏满山的青翠的生命色彩, 而主动前来推门而入,赠送那满怀的葱茂绿意。这句中的“送”字与上句中的“护”字同是拟人手法,写出了青山不但有了情意,而且有了意识行动。“送”是主动赠与的意思。送什么呢? 送来一片生机勃勃的初夏山景,也同时送来了青山的情意。这笔调情致把山写得完全像多年不见的老友,从远处而来,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想见朋友的急切之情,干脆一下子就把院门推开来到友人的面前。这一句将感情、动作、心理融合在了一起,彼此之间相映成辉,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这首诗在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也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有其独特精到之处 。首先,整首诗在表现构思上采用了立体迂回式的思维构图方式 。诗中所写各种景物的色彩 、位置及其情态, 还有景物之间的映衬关系, 都细细地前后勾连, 组成了一个综合的 、完整的、立体的全方位图象 。前有溪水绕田野,后有高山送青来, 这两句都写庭院以外的景色。
诗的三 、四句运用了严格对仗的修辞格, 音律上平仄严格相反 ,词性上两句对应, 词性完全相同 。“护田”与“排闼”都使用了《汉书》中的典故 ,两词典故对典故, 且史中语对史中语 ,所以对得十分工整严谨。再次 ,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 不仅让溪水、高山动了起来,而且还把它们的色彩、形态与它们的情怀 、动作融为一体 ,情怀感人 。
全诗四句 ,一句一景 ,一联一色,从庭院到花畦到水田到青山, 由近及远, 井然有序地表现了山野人家居环境的幽雅洁美 。此外,诗人十分注意对字句的锤炼 ,很多字用意深切、含义丰厚 ,又十分精当。全诗中不仅写出了庭院、田野、山水的景色 ,也暗中写了庭院主人的精神风貌:主人杨德逢 , 是一个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儒雅高士之风的人。
我们顺便看看这组诗的第二首:“桑条索漠柳花繁,风敛徐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在半山园”。
读了第一首诗,我们会有一种兴犹未尽的感觉。假如撇开诗题,单是去读第一首诗的话,恐 怕既看不出诗中所写景物的时间、地点,也难以见出诗中的具体人物。只有将两首诗对读,诗意才完整、清楚。
桑条索漠而柳花已繁,正是初春景致,;“暗香度垣” ,是“花木成畦”的补写。“黄鸟时鸣”,更反衬出山居的清幽静谧,这都与第一首诗有着相吻合的联系。
湖阴先生的雅趣和热情,诗人的特殊身份,洒脱不羁的气度和与湖阴先生的友好无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共同的情趣,与山水自然的融洽无碍,更是非读第二首而不得的。
如果说第一首诗侧重写“所见”,那第二首便是写“所感”;第一首将用典与描写融于一处,精工自然,第二首则着实抒写诗人梦醒之际的真实感受,更加自然天成;第一首诗笔触刚健,第二首手法细腻。
作为一组诗,虽然只有两首,但它是一 整体,无论是 诗 人创作之时,还是后人欣赏之际,都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分之则两伤,合之则双赢。两首诗合在一处,既有诗人对山 水自然的感情投入, 又有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感情交流,艺术表现上也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达到交融统一,达到一个完美的人与自然融合的化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代:王安石
其一: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个人感觉,这两首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一定是王临川自己和湖阴先生都非常满意的诗。他二人既是至交好友,那么我们从诗的意境上来看,可以将此二首看成是”每人一首“。
怎么理解呢?
第一首,从字面的描写上来看,是写景,一定是写的湖阴先生家的景。前两句写湖阴先生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湖阴先生家周围的自然环境。但是,我们知道古人写诗,并不仅仅只是写景那么简单,定还有其它深意,且能将此诗题于家中墙壁,必不简单。
我们不妨来引申一下,前两句写庭院之景,实则写的是湖阴先生本人的操守,修身克己,洁身自好,且能自给自足,没有过多的欲望。
第三、四句,讲”一水护田“,我们知道,古人将”水“比作是最接近”道“的物质,那么”一水护田“,就是讲”以道护心“,则”青自来“。
总体来讲,第一首诗就是讲湖阴先生品行高洁,依道而行,道法自然。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第二首诗,便是写给他自己的,我们来将几个”假借“的词找出来一分析就明白了。
写此诗时,临川先生已经退居金陵,功名已去,按理说,他也算退隐江湖,不问庙堂之事。但是从第二首诗中,我似乎看到他还没有完全”放下“,依然有时恍惚还在朝中的感觉,这也能理解,轰轰烈烈的一辈子,哪里能说放下就放下呢?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桑条索漠,楝花繁茂,犹如朝中纷繁复杂的大小事务,早已习惯了日理万机的生活。退隐后,连闻到外面风吹进来花的余香都能联想到昔日的”从政“生活,这也很正常,何况他还是个”大文豪“,文人的心总是很敏感的。
黄鸟,我们可以看成是暗指官场之人,因为古人平民是不能用”黄“的,而且官服上都是绣的各种鸟的图案来表示官职的品阶高低。黄鸟鸣叫数声,大概指偶尔还能听到一些善于朝中的消息吧,每当此时,还以为自己依然身处官场呢?
上一篇:一直纠缠我要死要活的前任消失了半年,现在要向我借三百万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